第1581章 南都(第2/4頁)

黃宗羲點頭道:“弟幼時曾經隨先君遊歷,南京是來過的,確乎比當初要繁華許多。”

張岱臉上又是那種似笑非笑的神色,他道:“可惜無人知道天柱將折,四維將裂。這般熱鬧,很可能落個白茫茫大地真幹凈……”

“宗子兄是說東虜嗎?”

“不是。”張岱哈哈一笑,說道:“當然是和記,現在這般熱鬧是和記,將來一切傾覆也可能是和記。不過,我終究喜歡往好處想,也可能將來比現在更強,誰能知道?按張文瀾此人在商報上一貫所說,其究竟非東虜那般蠻夷可比。”

黃宗羲對這般的話卻並不能贊同,十幾年來他一直在父親和師長的督促下學習儒家經義,現在更是要師從劉宗周學習,現在黃宗羲還不是生活在康熙年間的黃宗羲。人們只有在失去之後才知道曾經擁有過的東西有多麽的美好。到康熙年間,黃宗羲的學說漸至圓滿,開始探討起君主制的得失,不以天下奉一人,為君者致天下太平是責任,如果做不到,臣不必忠於君。而君主不必親掌大政,事權應委於宰相,這都是當時黃宗羲的見解。如果他不是有明朝遺老的身份,康熙需要裝點一下門面,僅憑這些文章,足以要了他的命。

現在的黃宗羲卻完全不能贊同張岱所說,不過他已經知道爭論下去多半是沒有結果,只是抿著嘴唇搖頭,以示絕不贊同。

張岱見狀也不與他爭,只是將黃宗羲引入南京城中。

這座城池是當之無愧的南方的中心,不僅有全套的六部的班底,還有洪武年間修成的宮室,有太監鎮守,文官以兵部尚書為主,也是南京六部中唯一有實權的顯職。除此之外,尚有南京京營,賬冊上還有十余萬人,其實最多有一兩萬人可用,在南方來說也算是相當雄厚的武裝力量了。

到史可法上任後,梳理地方,加強鳳陽和九江還有淮安的防禦,遠至徐州和襄陽,構築了一條較為穩固的防禦線。

就算是張獻忠和李自成先後占據湖廣,始終未能威脅到南京,到南明弘光政權建立時,南京表面上擁有十幾萬人的兵力,加上江北四鎮和左良玉部,南明明軍人數超過百萬。

結果多鐸率三萬人輕松打下徐州和淮安,再下揚州,直抵南京城下,城中文武,包括勛貴一起選擇投降,這座幾十裏長的臨江雄城,一槍一矢未發就開城門迎接新主人入內。

城門處相當的擁擠熱鬧,從外城入內,張岱似是胸有成竹,帶著黃宗羲一路抵大中橋,再到三山街,再往東過三山橋,一路繞行,幾乎走了十余裏地。

到了三山橋時,黃宗羲看到秦淮河上一路的花船不停,現在是白天,尚未有絲竹之聲,不過黃宗羲是來過南京的,知道到了晚上這一片地方酒樓妓院和船上到處都是燈火通明,怕不有過千的名妓在這裏做生意,無數官紳士子,文人墨客,本地和外來的富商都會到此處銷金,追歡買笑不在話下,一擲千金是常有的事。而浙江和南直隸的生員士子們,在這裏尋找靈感的也是不在少數。

對這種風氣,黃宗羲向來都不是很贊同,他加入張溥主導的復社之後,對社中很多名士風流的成員相當的看不慣,後來回老家辦了一個分社叫梨洲復社,不過收獲不大,復社的精華和影響力最大的地方還是在南京和蘇州等地,甚至揚州的復社力量都比黃宗羲辦的分社要大的多。

“太沖看此處又如何?”

張岱一邊給小廝錢,令其去買酒,一邊說道:“這裏最顯眼的地方,太沖已經看到了吧?”

“誠然。”黃宗羲一臉別扭的道:“已經看到了。”

他們是順著人流走過來的,當然早就是看的一清二楚。

從聚寶門這個南門進內城,人流擁擠不在話下,張岱帶著走的路線也是最為擁擠的地方,當真是人如潮水一般,到了三山橋附近,由於這裏水道密集,往來的商人可以借著船運來上下貨物,同時還是南京城裏最熱鬧的娛樂區……這裏原本就是為商人準備的。大明太祖皇帝最厭官吏貪腐,也是由於其少年時受了蒙元官吏欺侮的原故,所以對官員吏員管束都相當嚴格,待遇其實只是比普通百姓強一些而已。在太祖的認知當中,官員如果追歡買笑,流連聲色,則必然開銷巨大,錢從何來,當然是要從百姓頭上搜刮。為了杜絕不良好的風氣,從明太祖時期開始,官員不準出入妓家,違者必被重罰,所以當時太祖皇帝在南京開設的大量的官店就是為了服務商民,而非官員士紳,更不是生員。

太祖年間對讀書人管束甚嚴,國子監是生員最集中的地方,三天兩頭就有國子監生被嚴厲的處罰,打屁股抽鞭子是常有的事,監生自殺一年到頭不絕,當時的坐監和坐監獄也真是差不多,國初質樸的風氣就是這麽維持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