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十兩?有點黑

開海之事,極其重大,關系到整個國家與民族的未來。

如今徐家更是首當其沖,徐傑甚至在第一時間親自動身南下。

輕裝簡從,一架馬車,幾個騎士。

也是沒有辦法,開海與造船這一類的事情,即便是徐仲也完全不懂,唯有徐傑親自去安排妥當。

杭州的春,美不勝收。杭州本就有一個天然的海灣,也是極好的天然港口。

杭州還有一個地理優勢,那就是水系發達,內陸南北西東所有的物資,都可以從河運航道匯聚到這裏,若是有物資從海運到得杭州,也可從杭州輕松發往各地。

所以杭州這個節點,本就是徐傑經過認真思考之後選定的。

海船,船工,船只的武裝,海圖。這些都是徐傑要親手準備的事情。

海船還好說,民間造船業本就極為發達,從三國之吳開始,江南的造船業就極其發達,歷史上的宋朝,海貿也是極其的發達。歷朝歷代的海禁,不論嚴松,但是民間出海也從未斷絕過。

所以水手船工也並非無人,違法變成合法,招那些真正能出海的人也不會很難。

所以問題就在於船只的武裝與海圖之中。

大華朝並非沒有火器,甚至軍隊也有裝備少量的火器,但是這個時代火器的威力,實在不敢恭維,與大炮仗無異,甚至還不如後世的大炮仗。

連徐傑幾番上陣,也從未真的使用過火器,便是因為這些火器實在不堪一用,徐傑也沒有時間與精力去認真研究火器的改造。

火器的改造,並非只是改進黑火藥這麽簡單。其中關鍵是火器制造工藝上的,說直白一點,槍管炮管才是真正的關鍵問題。加工技術的難度極大,管狀金屬的加工,一直就是個難題。

古代生產管狀金屬,甚至都用上了最土的辦法,那就是打造一根實心的鐵棒,然後用工具一點一點把中間掏成中空,且不說掏的精度如何,就是這個過程,也是費時費力。

澆鑄之法,更不發達,氣泡就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這些東西,並非真的無解,但是真要著手去解決,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且不說鑄造問題,就說火藥的改進,好似一個配方就能解決,其實也不然。

徐傑倒是知道黑火藥比較完美的配方比例,一硝二硫三木炭,但是這個比例其實也有說道,並非真的就是一比二比三,而是一斤硝,二兩硫,三兩木炭。一斤就是十六兩,其實是十六比二比三。

但是這些都還不是真正的重點,重點還是生產工藝問題,不如這個時代木炭的生產,大多是悶燒的辦法,制作出來的木炭,其實極其不純,甚至都能在火盆上燒得濃煙滾滾。

這種木炭的生產工藝,就很大程度上在限制火藥的威力。至於礦石原料的純度,比如硝,那就更難以保證了。

這些才是限制火器威力的重要問題。想要真的讓火器發展成熟起來,其中的工作,並不是徐傑與誰傳授一句技巧,就能真正解決問題的。

這需要許多事情的共同進步,一項技術或者學科想要真正成熟起來,遠遠不是一個人能一朝一夕辦成的事情。

好在大華朝比起其他地方的人來說,依舊是極為先進的文明。就算沒有真正成熟的火器,暫時也不會真正妨礙到徐傑的開海大計。

厚重的鎧甲,精良的兵器,先進的弓弩,成熟的拋投武器。這些已然足夠碾壓這個時代絕大多數的文明。至於那些還多是未開化民族生長的地盤,那就更不用說了。

海圖也是重中之重,這就是需要徐傑認認真真去做的事情,南海的群島,中南半島,印度等地,呂宋群島,馬來群島。

這一條海路上的大致島嶼與海岸,徐傑是可以做出不少貢獻的。

徐仲在驚訝之中慢慢配合徐傑做事,召集那些民間能造海船,能真正出海的能人。

這些人本大多是不合法的營生,也多是藏著掖著的人。若是官府來尋,這些人第一反應大概是趕緊躲起來,倒是江南血刀堂來尋,還真是一尋一個準。

江湖勢力,在這種時候,當真有極大的優勢。

徐傑也開始認認真真對待火器這件事情,能工巧匠也讓徐仲派人招攬,甚至連清修的道士也找了不少,煉丹的道士在這件事情上還真會有所幫助。

徐傑已然在杭州過了幾個月,夏天都到了,一切才剛剛有了一點頭緒,杭州海灣上的船塢也開始破土動工。

熱火朝天的血刀堂,以及徐傑心中的宏大計劃,對於其他人而言,卻並沒有多少影響。

杭州城內,文人才子們依舊對那天下第一樓趨之如騖,市井小民每日還在為生活忙忙碌碌。

西湖的湖心島上,楊三胖時不時站在碼頭邊發呆,他是知曉徐傑在杭州的,卻只見過一面,大概是期待著徐傑能上島來陪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