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落寞(第3/3頁)

王元朗聞言怒目一瞪,斥道:“胡說八道個甚!把你這嘴閉著。聽我來言。”

宗慶受了呵斥,也不尷尬,口中只道:“大帥,您說。我聽著呢。”

王元朗環看眾人,開口說道:“往後,這戰事只管聽徐文遠安排,不論你們有何想法,都憋在心裏,聽著徐文遠調度就是。”

“憑什麽?”宗慶又是一語。

徐傑卻插了一句嘴:“宗將軍,在下倒不是要如何亂行軍令,在下身無官職,也沒有資格行什麽軍令,也沒有資格調度諸位將軍。王大帥之所以如此安排,只是覺得在下可靠,所以王大帥留了幾條錦囊妙計與在下,在下不過依計行事,聽的都是王大帥的計策。”

世間之事,當真沒有什麽虎軀一震、納頭便拜的事情。所以許多事情,都要有個技巧。要想事成,哪裏有那麽簡單。

王元朗聽得徐傑忽然說出的話語,連連點頭,看著徐傑,心中只覺得這個年輕人,實在不錯,進退有據,智慧不凡。

宗慶卻道:“大帥為何不把那些錦囊妙計留給我,非要留給他?”

王元朗怒斥一語:“你個渾廝,上陣廝殺倒是勇猛,卻也不看看自己是不是用謀用計的貨色。教我如何留給你?”

宗慶此時倒是有些尷尬,猶豫片刻,小聲喃喃一語:“大帥,我可也是用過不少計策的。”

“罷了,徐文遠是何許人,你們也是知曉過的,他做過的事情,你們大多也知曉許多。不必多言了,軍中之事,聽他的就是。”王元朗一錘定音,管得還有沒有欲言又止的,起身大手一揮:“都走吧,我要睡了。”

“我要睡了”這一句之後,王元朗臉上閃過一絲落寞。

眾多軍將不情不願從大帳而出,不時回頭去看那位王大帥。

徐傑也是不時回頭去看王元朗,這一趟京城,王元朗的結局會是怎樣?抗旨不遵的後果會是如何?

王元朗,也是將門世家。當年的邊鎮,雖然沒有大戰,但是與室韋人也是打得有來有往,那時候的邊鎮,有王元朗,有高破虜,一個在太原,一個在大同。

那個時候的軍功,雖然不大,十個室韋頭顱,說成一百個,待得汴京來賞。一百個室韋頭顱,說成一千個,汴京又來重賞。但是那個時候,是真的砍了室韋頭顱,才會在京城邀功。後來的邊鎮,沒有人頭,也能邀功了。王元朗與高破虜,也就是靠著人頭升遷起來的,是真的去砍室韋人升遷起來的。

包括徐家的軍漢,也是如此慢慢得到一些功勛,一些賞賜與小小官職。

後來的王元朗,二十年蟄伏,蟄伏得開始讀起了《春秋》,而今再起,最後卻是這麽一個下場。

當官到底好不好?當真是好。但是有人說過,當官是中國自古最高危的職業,這句話對不對?可以商榷一二。也許有一些道理!一場政治風暴,下獄的都是小事,那些抄家的,滅族的大罪。平民百姓再怎麽罪大惡極,都沒有資格犯這麽的重罪。

徐傑看著落寞的王元朗,在大帳外駐足片刻,想回頭說點什麽安慰,卻又不知該說些什麽。唯有隨著張立往不遠處的營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