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落寞(第2/3頁)

如今,張立都是矮子裏面拔高個,就是徐傑所言的無可奈何,總不至於讓許仕達之流上陣領兵。也不可能讓那些大學士,相公之類的七老八十來領兵。

王元朗皺了皺眉,並非覺得徐傑辦法不行,因為王元朗也這麽做過,比如皇帝讓他奔襲大同城,他也沒有做。但是其中也有問題,所以王元朗開口問道:“即便京城無人可換,張總兵可扛得住?”

王元朗問的是扛得住什麽?自然是扛得住壓力,能不能扛得住京城裏的壓力。抗旨不準,可不是人人都敢做的事情。

張立聞言,倒是也聰明,立馬插言道:“王樞密,只要能勝,都聽徐賢弟的即可,只要戰事勝了,皆可皆可。”

只要戰事能勝利,什麽都不是罪,就算不升官,保著官職也是賺了,皇帝總不能去處罰一個凱旋而歸的主帥。一旦戰事敗了,那就什麽都是罪了,罄竹難書的罪過。這個道理,張立是真的想得明白。

王元朗卻還是皺眉再問:“即便如此,室韋人該怎麽辦?室韋人越聚越多,常凱一旦頂不住壓力,隨時把那關口打開,當如何是好?”

這就是速戰速決的必要性,徐傑拖著,一旦真把事情拖到這般地步,後果不堪設想。王元朗速戰的壓力,一部分來自京城,其實還有很大一部分來自草原室韋。

徐傑環看左右,說了一語:“王樞密,可否你我單獨一談?”

王元朗見得徐傑如此嚴肅,看了看左右,說道:“你們都出去片刻,待我與徐文遠談上一談。”

左右軍將自是不太願意,看了看王元朗,又看了看徐傑。袁青山說了一語:“徐文遠,你與這位張大帥若是真的頂得住汴京陛下,我倒是服氣了你們。”

恨恨一語說完,袁青山轉頭就走。頂住京城的壓力,風險可不小,願意冒這個風險,已然值得這些上陣殺敵的軍將們佩服。

這也就是各司其職,願意為部下冒風險的上官,才能值得部下信任,這是互相信任的基礎。

徐傑只是笑著點點頭,目送眾人出去。

不想一旁的張立開口問了一語:“徐賢弟,我……要不要出去?”

徐傑聽得一愣,連忙答道:“張大帥自然不必出去。”

倒是徐老八不多問,直接往外就走。

“說吧,讓老夫聽聽你胸中有沒有點溝壑。”王元朗說了一語。

徐傑舔了舔嘴唇,已然低聲開口。

大帳之外的聲音,卻比大帳裏面的還要大。

宗慶與袁青山,兩人都是當初太原府裏王元朗的心腹,而今也是王元朗麾下最能打的將軍,兩人都是老將,如猛張飛一般的袁青山,已然快六十歲了,面上沒有絲毫褶皺,但是須發卻白了大半。宗慶看起來像個農家漢,一身甲胄也穿得歪歪斜斜,頗有點兵痞的味道,也五十出頭。

兩人面前的這些軍將,卻大多年紀不大,並不見一個白發之人,昔日裏這些人,大多只是偏將副將小將,王元朗的提攜大恩,自不用說,這也是這些人為王元朗如此賣命的原因。

在場就屬宗慶與袁青山資格最老,地位最高。

所以主要說話之人,也是這兩人。

“老袁,你道那小子能不能說出個花來?”宗慶還是不信任徐傑,這也是正常。

“聽他剛才的話語,倒是知道這仗該怎麽打,並非誇誇其談,若是大帥認可的他的計策,當是可行的,稍後看大帥的意思就是。”袁青山答道。

宗慶卻又道:“老子就是氣不過,到底給誰賣命呢?賣了這條命去,給誰加官晉爵呢?他娘的。”

這才是軍漢的心思。

“稍後聽大帥怎麽說吧,不論給誰賣命,這仗終歸還要打,總不能給室韋人賣命。”袁青山說得一語,說出了一些無奈。不管最後誰得了好處,但是怎麽也不能讓外敵得了好處。

大帳之內,王元朗皺著眉頭聽徐傑說個不休,也不多問。聽到最後,王元朗沉默不語。

徐傑一臉緊張看著王元朗,等待著王元朗的回應。

王元朗卻說了一語:“殺子之仇,你覺得常凱忍得住?”

徐傑答道:“他沒有多少選擇,報仇之事可以拖,但是如此危局,可不比殺子之仇要急切?”

王元朗嘆息一聲:“罷了,你多保重吧。歐陽公有如此弟子,教導有方啊!”

徐傑大氣一松,答道:“樞密放心,在下自當保重。”

王元朗也不多言,只開口喊道:“都進來吧。”

一眾軍將早已等不及了,魚貫而入,宗慶最先開口:“大帥定奪就是,我等自當效死。”

宗慶想表達的,不是忠心,而是氣節。但是這種場合的這句話語,好在這大帳裏沒有旁人,若是傳到京城了,當真就是害了王元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