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王元朗的責怪(第2/3頁)

隨後長梯又被扶起,再次搭在了垛口之上。依舊有士卒攀爬而上。

督戰隊的話語也變成了:“第一個上城頭者,賞銀五千兩,官升三級!”

徐傑隨著張立,快馬而來,剛剛敢到戰場之後,震天的喊殺之聲,幾裏之外都能清楚聽到。

馬隊不過三四十人,都是金吾衛裏的漢子,隨著張立邊關赴任。

眾人停住馬匹,上得一座小山崗,遠望戰陣。

所有人都是眉頭緊皺,連帶張立也開口說道:“徐賢弟,邊鎮士卒,好生勇猛啊。”

其實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京城的禁軍,與這些邊鎮的禁軍比起來,差了太多。

昔日張立站在皇城城頭,城下十幾萬京城禁軍,也是攻城,但是那般畏縮之感,與此時看到的前仆後繼,哪裏是一回事?

徐傑也點點頭說道:“以往還是小看了邊鎮禁軍。”

徐傑這一語,說得很欣慰。因為頭前,徐傑對於邊鎮禁軍的觀感其實也不佳,只覺得這邊鎮已經糜爛到根子上了,不堪一用。

但是此時看到的場面,比徐傑預料的要好上許多,王元朗治軍,顯然很有一套。

“徐賢弟,我們往前去嗎?”張立開口問道。

“且不去了,讓王樞密好好指揮這一戰,就算要換帥,也不能真的臨陣去換。”徐傑答了一語。

張立連連點頭說道:“我也是這般想的。”

真正大戰之慘烈,徐傑也是第一次親眼得見,心中有不少震撼,也不時回頭去看身後的徐老八。

徐老八面色嚴肅,說了一語:“如此攻堅,何其艱難。怕是一時半刻難以奏效。”

“八叔可是有其他之法?”徐傑問道。

徐老八搖搖頭答了一語:“別無他法,唯有如此了。若是其他城池,時間允許,還可以試試掘地之法,但是長青城這裏,掘地是不可能的,地裏幾尺,多有硬石,掘進不得。打造器械才是最好的辦法,卻也容不得慢慢來造。”

所謂掘地,就是打地道,挖進城內是不太可能的,也意義不大,一個地道,進不去幾個人,還很容易被發現,但是可以挖垮城墻,這需要很長的時間,長青城的地理特點也不適合。

所以打造器械才是最好的辦法,就是多造雲梯車,雲梯車不比長梯,可以停在城墻之下,也不會倒塌,即便會被火油燃燒,但是只要數量足夠,就可以開辟出許多上城的捷徑。這也需要很長的時間去做,還要許多熟練的木匠來做。

徐傑暗暗記著徐老八的話語,皺眉看著前方戰場。

猛攻幾輪,終於還是起了鳴金之聲。徐傑嘆了一口氣,慢慢往山崗而下,說了一語:“張兄,我們回順聖等著吧。”

張立看了看遠方如潮水一般退下來的士卒,也看了幾眼王元朗端坐的高台,說道:“王樞密當真不易。”

是啊!在順聖城裏看到聖旨的王元朗,更是有一種悲涼。

白發在頭的王元朗,臉上寫滿了疲憊,把聖旨慢慢放在桌案之上,打量了一下張立,又看了看徐傑,卻並未先與信任的三鎮總兵張立說話,而是開口問道:“徐文遠,你覺得老夫這仗打得怎麽樣?”

“滿朝文武,要論領兵,還有何人能比王樞密?”徐傑答了一語,也不在意旁邊就坐著張立。

王元朗嘆息一聲,又道:“汴京的陛下主意大啊,若是先皇,必然不會管我如何領兵打仗。”

徐傑聞言只是點點頭,並不答話。

王元朗又是一語:“歐陽公啊歐陽公,本以為汴京有你歐陽公,我當時後顧無憂,奈何!”

王元朗話語裏,多少有些怪罪歐陽正的意思,怪的是在京城裏的當朝首相歐陽正,卻不能引導皇帝做出正確的決斷,這是為人臣子的失職。

徐傑聽得王元朗怪罪歐陽正,連忙解釋道:“王樞密,老師與您,其實是一樣的。”

“所以歐陽公就派了你這個連一官半職都沒有的弟子來補救?”王元朗問了一語,其實還是怪罪。

徐傑卻不知如何答這一句,只能說道:“皆是無可奈何。王樞密見諒!”

若是歐陽正知道王元朗這麽去怪罪他,必然會痛心疾首,自責不已。徐傑是替歐陽正給王元朗道歉。

就是徐傑,之前也是這麽想的,戰場有王元朗領兵,朝堂有歐陽正坐鎮,合該是萬無一失的。最後卻是這麽一個局面,王元朗要怪歐陽正,也無可厚非。

“也罷也罷。”王元朗連連搖頭,悲涼不已。又道:“拿地圖來,我便與你說一說如今戰局,也說一說軍中之事,你不要辜負了歐陽公的期望。”

徐傑聞言只感覺壓力倍增。這一趟邊鎮戰場,徐傑到底該不該來?

整過國家的安危責任,在王元朗幾句話語之中,忽然就全部壓在了徐傑身上,便是已經到得邊鎮的徐傑,心裏其實也並未真的有這個準備。一個碩大的國家,萬萬人口的未來,忽然就到得自己肩膀上了。這種感覺,徐傑從未經歷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