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刀不要了(第3/3頁)

滿朝噤若寒蟬,此時還有何人敢上前答話?便是那不畏權勢的許仕達,也連忙把頭低了低,生怕此時被點名答話。

唯有歐陽正,邁步向前,躬身說道:“陛下,王樞密乃戰陣老將,兵法有雲,下策攻城,十倍方圍,可見攻城之難。再待些時日,順聖城必破,只要順聖一破,大同門戶便開,如此王樞密便多了謀劃的余地,戰事當更加快速。”

“再待些時日?還要待多少時日?十倍圍之,十三萬大軍攻打小城,何止十倍?朕且問你們一語,朝中何人可替王元朗?”夏銳心急。

心急,往往代表心虛。為何心虛?不言自明,夏銳並非真的沒有想象過那些可怕的事情,比如安史之亂。人並非表面自信了,就真的可以自信。夏銳,也從來不是個真正自信的人,他這輩子都沒有體會過胸有成竹是什麽感覺。

何人可代替王元朗?這句話問出,旁人都在躲閃,唯有歐陽正連忙說道:“陛下稍安,陛下三思,朝中領兵之人,無出王樞密右者。還請陛下再待些時日,必有捷報傳來。”

夏銳已然從龍椅之上站起,眼神不斷掃視著在場眾人,好似想在其中找到一個能讓他放心的領兵之人,勇武無當,一舉破城,一舉剿滅反賊常凱。

夏銳眼神掃來掃去,卻有一種氣餒之感。腦海中忽然閃過一個身影。

那個身影,站在緝事廠的門樓之上,手提人頭,面對兩萬多禁軍毫無畏懼。

那個身影,站在宮墻之上,十幾萬大軍前面不改色,萬軍叢中縱橫無敵。

想到這個身影,夏銳莫名更是來氣,開口喝問:“何人可領大軍剿滅常凱?”

“陛下,王樞密必能剿滅常凱!”依舊是歐陽正之語。

歐陽正身後,還有謝昉,聽得是連連搖頭。謝昉,本該是新皇登基之上,就會位列相公之位,為新皇帝決策人事。而今,依舊是禦史中丞。

“住口!”夏銳指著歐陽正怒語,然後又道:“朕問的是何人可領大軍剿滅常凱,何人?許仕達,你來說,何人?”

夏銳終於想起了這個不畏權勢的年輕狀元許仕達。

卻是這位不畏權勢的許中丞,聞言身形一抖,步履緩慢從人群而出,擡頭微微看了一眼高台之上的皇帝陛下,連忙低頭躬身一禮,口中答道:“陛下,臣以為……臣……兵法有雲……”

“兵法說什麽了?還不快快道來。”夏銳等不及許仕達的支支吾吾。

“兵法有雲,攻城為下,臣以為,大戰不在一城一池之得失,兵法有雲,以正合,以奇勝。臣以為,當出奇兵,直奔大同府城,攻敵之不備。”許仕達答完此語,現編現說,說完立馬面露喜色,以為自己出得了高妙之計,停頓一下,連忙又道:“對對對,攻敵之不備,陛下,當命王樞密派輕騎奔襲大同府城,常凱必然毫無準備,見得奇兵,便會方寸大亂。”

歐陽正聞言,連忙上前擺手:“陛下,萬萬不可啊。大同不比平原之地,山高路險,一城一池,便可把守要道,若是大軍翻山越嶺,輜重必然不可隨行,山林險峻,實難翻越。即便翻越而去,必也是人困馬乏,大同城乃邊關重鎮,即便大軍到得城下,城墻也難逾越。反倒大軍成了被圍困之勢,腹背受敵。陛下萬萬不可行此險招。”

許仕達聽得反駁,不等夏銳開口,連忙說道:“陛下,臣之計策,從古至今,不知多少人用過此計得勝,衛青奇襲出高闕,大勝匈奴右賢王。官渡之戰,曹操以弱勝強,就是奇兵出烏巢,方使袁紹大敗。陛下,奇襲之法,古今皆有。今日再用,必得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