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拓跋王耍賴(第2/3頁)

清對於國土的功績也在於此了,即便新疆有反復之事,左宗棠大軍也平定了下來。滿清也徹底解決了草原之患,引西藏之佛入草原,從此馬背上的蒙古漢子,成了活佛面前的蒙古僧人,更因為藏傳佛教的關系,規定每家每戶的男孩只能留一人在家,其余都要到寺廟裏去,這也導致草原人口銳減,人口最少之時,整個草原一度人口少於百萬。從格爾丹之後,草原再也沒有過大的反復,再也沒有了縱橫天下的蒙古鐵騎。

後來外蒙之失,倒也與滿清沒有多少關系。就事論事而言,滿清對於中華的傷害很多,但是滿清對於中華的功勞,也並非沒有。後來名正言順的大中華的建立,其實也是繼承了滿清的勢力範圍。那些藏獨疆獨份子,之所以只是跳梁小醜,沒有真正的民間支撐,就在於幾百年之下,他們心裏大多真正接受了這個大中華。

辯證一言。

鐵甲一叢叢,不得多時幾萬人馬就聚在了瓜州城外,徐傑看在眼中,其實也有比較,比較之下,也有擔憂。因為汴京城的禁軍,與之比起來,效率實在差得太遠了些。

富庶之富,強盛之強,終究還是有區別的。

種師道臉上帶著疑惑,心中大概還在想自己的師傅與老拓跋王之間,到底是怎麽回事。這個問題對於他來說,似乎很重要。

徐傑卻看著遠處的空地,那兩個打鬥之人,讓徐傑驚駭不已。

先天高手的戰鬥,徐傑看過太多,再也沒有看到那日錢塘潮頭的威勢,同為先天,有人能力壓潮頭浪湧,有人依舊只能一招一式。

今日再見,好似又看到那天下第一劍的爭奪。

黃沙漫天,兩個人影早已不見,只能用耳聰目明去感受,細微的沙石打在鐵甲之上,也能劈啪作響,馬上的騎士不斷安撫著也感受到疼痛而躁動不安的馬匹。

徐傑氣勢陡然大作,似乎這般才能真正看清楚那拼鬥的兩人。

一方幾萬鐵騎,還有更多騎士源源不斷而來。一方不過幾人幾馬,中間就是一場大戰。

黃沙越起越多,遮天蔽日,好似陰雨要來。

還有陣陣巨響如同雷鳴。

武道,興許大多數人還沒有摸到門路,即便先天了,也沒有摸入門裏。甚至大多數人都沒有見過門裏的人是什麽樣子的。

徐傑有幸,見過天下第一劍,今日又見拓跋王與摩天尊。還見過楊三胖與何真卿。

徐傑也有擔憂,擔憂這摩天尊,似也隱隱在擔憂那富庶而又糜爛的大華朝。

一戰風雲起!

看得明白的與看不明白的,皆在看。

一個持刀,一個持劍。

種師道忽然有些落寞,轉頭看了一眼徐傑。

徐傑投去了一個安慰的眼神,口中說道:“不過如此。”

種師道嘆息一聲:“橫山陽坬山頂,有個雪刀亭,我該葬在那裏。”

徐傑本還想安慰一句,卻是說不出口了,種師道無論如何,也要與老拓跋王一戰,此時真正見得老拓跋王的威勢,也就做了要死的準備了。落寞,不是怕,而是知道自己兇多吉少。

黃山漫天如萬騎狂奔,一個身影從黃沙之內飛射而回,徐傑定睛去看,紅色龍袍,頭冠早已不見。

身影直接栽落在地,翻滾幾十步遠方才停止。

“父王!”一聲大喊,還有一馬而出。

馬匹剛剛出去,那落在地上的紅色龍袍慢慢站起,答了一語:“我無事!”

老拓跋王站了起來,徐傑的注意力已然到了黃沙另外一邊。便也聽得一聲落地的悶響。

悶響之後,摩天尊的笑聲再來:“拓跋浩,死了沒有?”

摩天尊自然知道拓跋浩沒有死,卻還這麽去問,何其囂張。

拓跋浩答了一語:“還可再來!”

遠處還有桀桀一笑:“哼哼,看來今日你真是想死在當場了。”

拓跋浩已去,黃沙之內再起雷鳴。

一語交談,聽在拓跋野耳中,便是心急如焚。

聽在徐傑耳中,便知曉了誰占上風。

人,總是下意識同情弱者,何況徐傑對拓跋這一族,莫名有了許多好感,所有徐傑也下意識開口一語:“拓跋王,合該起大軍。”

拓跋王聞言轉頭看向徐傑,目光如虎,威勢盡出,卻未開口說話,而是緊盯著七八步外的徐傑在看。

徐傑又說一語:“名與命,以往我不懂,以為名重於一切,以為合該成全所有。今日卻後悔晚矣。活著,才是最重要的。”

拓跋王盯著徐傑,好似怒上心頭,他懂得徐傑在說什麽,但是他好似也繼承了老拓跋王的性格,開口怒道:“我拓跋擁兩千裏江山,你可知道為何?”

徐傑也明白拓跋王說什麽,答了一語:“我以為,是因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