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還不習慣的名士徐文遠(第2/3頁)

徐傑本無所謂,楚江秋願意唱什麽便聽什麽,此時楚江秋當面問了,徐傑本也準備說上一句隨意之類,但也知道這麽回答就有些過於不把楚江秋的面子當回事了,便答道:“陽關三疊,可好?”

“公子且坐小飲,奴家這就給公子奏曲。”說完楚江秋又是一禮,然後轉頭往小台而回。

本是奏琵琶的楚江秋,搬上了桌案,琴聲已起。楚江秋的琴,顯然比那江映雲的琴要好上不少,琴音通透。

只是在場之人多少有些不快了,徐公子他們是不認識的,《陽關三疊》是成曲,並非詞牌,而且是和緩久長之樂,這些人到遇仙樓這般的地方,本就花費不菲,求的就是個文才之名,聽個《陽關三疊》,就好似徐傑占了這些人出名的機會一般。

好在這些人也聽到了楚江秋說徐傑是一衙之主官,身份地位不同,便也不會真的有人把這份不爽快說出來。

但是眾人打量著徐傑的時候,看得徐傑面龐,卻又如何也難以相信這麽一個比在場之人都要年輕的少年,會是一衙主官。京城裏的一衙主官,至少三品。這麽年輕的三品,怎麽可能?

疑惑,亦或者是驚訝。便也有交頭接耳。

“那位徐公子,諸位可相熟?”

左右之人搖搖頭。

便聽又問:“可聽說過哪個衙門的主官如此年輕?”

左右還是搖頭。也是這京城裏,還真沒有六品的單獨衙門。

忽然問話之人自己恍然大悟一番,擡手指了指桌案上的報紙。

眾人連忙湊過去看,頭版擡頭的三個大字:緝事廠。

京城衙門何其多,三省六部,大理寺、禦史台、樞密院、翰林院、開封府衙、學政……等等,數不勝數,如果不是最近這些事情,如果不是報紙,何人會想得起還有個什麽緝事廠。

幾人互相對視,脫口而出:“緝事廠徐文遠!”

待得眾人都恍然大悟了,再轉頭,打量的眼神越發仔細,仔細看看這個緝事廠指揮使是個何等模樣,到底是何人竟然敢與李家刀兵相見,到底是個什麽樣的徐文遠能文武雙全。

興許這些人有些失望,失望徐傑的模樣,除了周正一些,別無獨特之處。既看不出來忠肝義膽的方正,也看不出文才斐然的瀟灑。

如歐陽正那般,做派正直,臉也生得方正,看起來就是個剛正不阿的模樣。如吳伯言那般,做派不羈,人也自帶一種瀟灑的氣度。相由心生,大多如此。

此時不過十九歲的徐傑,都還不具備。徐傑有的是怒目一瞪的狠厲。怒目不出,也看不出有什麽不凡的氣勢。

徐傑自然不知道那些打量自己的人有些失望,只知道剛才熱烈的氣氛,隨著一曲《陽光三疊》之後,忽然不那麽熱烈了。連帶詩詞都少了。

興許也是這些人知道,今日徐文遠當面,本來準備拿出來一鳴驚人的詩詞,不免要藏一下,最好是下次再給出來,萬一徐文遠興致一起,出一曲大作,比較之下,自己好不容易攢出來的好詞,就這麽埋沒了。

徐傑,好似兩三年間,當真就有了個名士的架勢。

徐傑興許做了惡人,讓這些人錢花了,目的還達不到。

一旁的徐狗兒,還說了一句:“少爺,你不寫一曲嗎?”

徐狗兒話語一出,引得所有人都回頭來看,一臉的緊張。

徐傑看得這些緊張的表情,先是詫異,然後好似也明白過來,隨後搖搖頭說道:“今日不寫了。”

徐傑如今,興許合該與謝昉歐陽正之流去交流詩文了,而不是在這般場合去爭鋒。

徐傑話語一處,便看那頭前眾人面色一松,許多人好似又開始提筆了。

只是台上一曲而罷的楚江秋,臉上的落寞掩藏不住。

片刻之後,台上唱了一曲《摸魚兒》,唱完之後,楚江秋開口在誇。

那《摸魚兒》的作者,也頻頻回頭來看徐傑,顯然不是示威之類,興許是希望徐傑也能開口品評一二,如此對他來說就是名聲。

只是徐傑還未習慣這種角色,第一時間沒有明白那人頻頻回頭的意思。

待得徐傑轉念想來的時候,忽然也想起了昔日在大江,徐傑自己在歐陽正衛夫子面前,若是寫了什麽東西,也是這般頻頻去看歐陽正衛夫子等人,一臉的期盼與希望。

只是待得徐傑明白過來的時候,已然是下一曲了。

下一曲《如夢令》,也叫《憶仙姿》,一曲而罷,作者又是回頭來看徐傑。

這回徐傑是明白了,想說點什麽去評價,卻又一時之間組不出什麽詞句,徐傑還真沒有習慣這麽一個身份,腦中開始回憶著昔日吳伯言、吳仲書、歐陽正等人是用一些什麽話語品評他人詩詞的,想從中學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