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三字經》的缺陷(第2/2頁)

若是平常過路人,這朱捕頭只怕早已開口趕人,卻是徐傑一行人,衣裝不差,還有刀劍在身,朱捕頭便也忍了忍。倒是也並不代表朱捕頭就怕了徐傑,官府捕頭,一縣之地,緝拿一些強梁盜匪的差事,不論願不願意,也是做過的。能當捕頭的,手底下總有幾下把式。所以刀劍並不能真的嚇到這朱捕頭,倒是徐傑一身儒生打扮比較起作用。讀書人,能不為難,也就盡量不為難,其中也是有幾分道理。

待得條凳桌子借來,胡太公搬了幾番,然後又端上了水,賠笑不止。

朱捕頭落座喝了水之後,再開口:“胡老頭,這賦稅你可準備好了?是用糧來抵,還是用錢來付,亦或是拿生絲來抵?”

絲農田地,多種桑,想要出產大量的生絲,便要養殖大量的蠶,蠶胃口驚人,桑葉本身並不高產,百十只蠶就能吃完一顆不大的桑樹葉,所以靠著自然界裏的桑是養不活巨量的蠶的,還需要人工栽種桑葉樹。栽種桑樹,與種植糧食,其實是有互相影響的,其中也還要有權衡。

胡太公聞言,面色皆是為難,又是作揖幾番,口中答道:“朱捕頭,我們胡家村不比其他地方,相比別的村鎮向來都要貧瘠一些,田地也少,口糧之外,余糧實在不多,每年都靠生絲貼補生計。所以還請朱捕頭您通融通融。”

胡太公顯然也知道套路,通融之下,其實辦法倒是簡單,那就是要孝敬,孝敬的作用就是讓這朱捕頭能幫忙少算交稅的田畝,如此便可少交稅。通融的辦法也是簡單,那就是給點好處,至於這好處給多少,就如談生意般,也有一個討價還價。

只是這討價還價的主動權都在那捕頭身上,胡太公自然是希望朱捕頭不要那般獅子大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