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吊唁

範閉死訊傳開,次日一大早就有人登門吊唁,到墳前哭一場,然後打聽如今住在谷裏的人是誰,聽說是吳王,所有人的反應幾乎都一樣,先是一驚,隨後是迷惑不解。

昌言之接待吊唁者,說是接待,其實就是守在谷口指路,被問得煩了,他說:“範先生臨終前寫信,邀請徐公子前來,收他為關門弟子,並傳以衣缽。”

這本是降世王拉攏吳王的橋段,昌言子移花接木,用在範閉與徐礎身上,倒也不覺得突兀,說多的遍數多了,連他自己也有點相信這就是事實,向身邊的同伴道:“若是沒接到邀請,公子為什麽要來這裏呢?以公子的才智與名望,傳承衣缽是範先生的榮幸。”

午時過後,來的人越來越多,對昌言之的說活,大都信而不疑,唯有一批人完全不信,甚至顯得非常憤怒。

範閉門下弟子無數,臨終前幾個月,還有三五十人留在谷內,雖遭遣散,許多人卻沒有走遠,前往鄴城居住,時刻關注師父的病情,聽說亡訊,立刻互相召集,因此來得稍晚一些,但是禮儀最為正式。

一共二十二人,全是寬袍大袖,排成整齊的兩列,在谷外就開始跪拜哭喪,有人司儀,有人宣讀祭文。

祭文不是一篇,從谷外到墳前,五次跪拜,五篇祭文,洋洋灑灑,短的一百余言,多則上千字,誦者便是作者,滿含感情,令聞者動容。

昌言之等人聽不太懂祭文的內容,也被感動得幾欲流淚。

那些還沒離開,或是剛剛趕來的吊唁者,駐足旁觀,頻頻點頭,互相道:“聖人弟子,果然與凡夫不同。”

範閉生前將喪事交待得清清楚楚,其中一條就是不許立碑,宋取竹絲毫沒有違背師命,同門弟子卻不這麽想,早早就請城裏的石匠刻好墓碑,上書“繼聖先師範公之墓”一行大字,兩邊小字是弟子們編寫的小傳,文詞古雅,沒經歷過十年以上的寒窗苦讀,基本看不懂寫的是什麽。

七八名石匠立碑,四名弟子親手扶碑,眾弟子輪流填土,將小小的墳丘增高、增廣,猶覺不足,商量著回城之後要向府衙與富人募捐,修一座真正的大墳。

有旁觀者上前安慰二十二名弟子,說起範名士的生平奇事,自然要提起吳王:“放眼天下,除了範先生,誰能只憑一紙書信,就令王者去號,甘心前來拜師?”

眾弟子誰也沒聽說師父寫過這樣一封信,但是聽上去很增臉面,於是紛紛點頭,“師父擔得起‘素王’之號,孔聖人以下,唯範先生一人耳。”

“是啊是啊,範先生稱得上‘素王’,要不然吳王也不會去掉王號,前來繼承衣缽。”

“衣缽?什麽衣缽?佛門才有衣缽,我師父從來不講究這個,常說架鶴之後不留片紙,以免後人穿鑿附會,以他的名義招搖撞騙。”

“所謂衣缽……就是個比方嘛,吳王總是範先生的關門弟子吧?以後也是吳王講授範門之學吧?”

眾弟子聞言大吃一驚,問明來源,一同奔往吳王住處,一路上義憤填膺,但是並不莽撞,到處觀察,確認吳王果如傳言一樣,只帶來三十余名隨從之後,膽氣大增,分頭招呼其他吊唁者,以助聲勢。

谷口的昌言之跑來阻攔,“諸位是來吊唁,還是來鬧事的?拜也拜了,哭也哭了,文章寫得也不錯,可以走了,我們沒打算留客人吃飯。”

“客人?哈哈,諸位同窗聽聽,咱們一直在住在谷中,少則半年,多則五六年,如今竟成為客人,昨天才來的、一位沒人聽說過的關門弟子,倒成了主人。世間奇事,何愈於此?咱們必須去問個明白!”

二十二名弟子加上數量更多的旁觀者,昌言之攔不住,思來想去,覺得不能動武,只得道出真相:“不必去找徐公子,那些話是我編出來的,我只是一猜,並無實據,都不算數,可以了吧?”

範門弟子聞言反而更怒,“有膽子說大話,沒膽子承認嗎?你不用替你家主人頂罪,這些話肯定是他說出來的,我們只找他。”

眾人吵吵嚷嚷,老仆走出來,向昌言之道:“怎麽回事?喪事變打架了?”

昌言之焦頭爛額,“怪我,一時口快,說徐公子是範先生的關門弟子,這些人不同意,要找徐公子理論,我說是我胡謅的,他們不信。”

“哦,倒也不是什麽大事。”

一名範門弟子怒道:“對我們來說,這就是天大的事。師承是能隨便說的嗎?吳王不過來拜見過先生兩次,就敢自稱關門弟子,那我們這些追隨師父多年的真正弟子算什麽?”

老仆不惱也不爭,“你們都是讀書人,吵吵嚷嚷有辱斯文。”

“嘿,吳王才叫有辱斯文,不對,他算不得讀書人,這樣的做法有辱‘噍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