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兩勸(第2/3頁)

曹神洗繼續搖頭。

徐礎又道:“我先從江東叛軍開始,他們比較在意‘吳國公主之子’這個身份,我與七族子弟也有交往,勸說起來比較容易。”

曹神洗沒再搖頭,“吳人最為固執,七族子弟一直想要復國,你的身份只是方便來往,不能一呼百應,你要如何勸說他們接受招安?”

“東都雖然被圍,大軍仍在,人數不少於十萬……”

“三十萬。”梁憑之糾正道,他是軍中長史,專管記錄,任何時候都不能承認兵卒數量少於三十萬,哪怕是對自己人也不能。

“不少於三十萬。”徐礎改口,“叛軍雖多,分為南北兩塊,北軍身經百戰,又有孟津大捷,氣勢如虹,南軍各自為戰,或是敗給當地官兵,被迫北上,或是僥幸打敗小股官兵,趁勢北上,皆不如北軍之強。”

“的確是這麽回事。”曹神洗點頭,“南邊也就寧抱關之軍稍稍強些。”

“觀曹將軍之戰略,必然先除弱,再圖強,除弱以免除後顧之憂,專心圖強才有勝算。”

曹神洗大笑,向梁憑之道:“英雄出少年,十七郎連咱們的戰略都看出來了。”

梁憑之淡淡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兩人不會透露全部計劃,徐礎自然也不會問,繼續道:“吳越王也看出這一點,所以他會接受招安,以避官兵鋒芒,其他南軍更弱,為自保計,接受招安乃是唯一選擇。”

曹神洗與梁憑之互視一眼,開始覺得徐礎的話有點意思了。

梁憑之道:“避開官兵鋒芒,強大之後再來挑戰?這是你們的‘妙計’吧?”

徐礎道:“以上是我勸說南路叛軍之辭,接下來,我要勸說曹將軍與梁長史。”

“勸說我們什麽?”曹神洗笑道。

“給予我節杖、車輛、錢帛,賜我欽差之名,方便招安。”

“不要糧草兵甲嗎?”梁憑之嘲諷道,寧抱關眼裏只有這些東西。

“無需,但要三十枚空白之印,隨我使用。”

“嘿,節杖、空印、欽差,有這些東西,派誰去都能招安叛軍。”梁憑之不等曹神洗開口,就表示反對。

徐礎向兩人拱手,“朝廷自行派出的使節,事後可反悔嗎?”

曹、梁兩人微微一怔,徐礎繼續道:“我有刺駕之罪,又是吳越王軍師,無論招安成功與否,朝廷皆可反復之。”

梁憑之困惑地問:“這麽說來,好事都歸朝廷,你什麽都沒得到,可算是大大的忠臣。”

徐礎笑道:“不敢當。我的好處是隨吳越王前往江東,在那裏觀天下之勢,今後再見,我不是兩國之使,就是階下之囚。”

梁憑之覺得此人太狂,正要再做嘲笑,曹神洗道:“明白了,你想回江東紮根,重建吳國。”

“是否叫吳國還待商榷,但吳越王與我全都志在江東。”

“寧抱關是秦州降世軍出身,為何對江東那麽感興趣?”梁憑之問。

“吳越王祖籍江東,滅國時隨家遷至秦州,‘吳越王’之號,便是思戀故土之意。”

梁憑之沒再問下去,目光轉向曹神洗,等統帥定奪。

曹神洗沉吟片刻,“說來說去,你是讓朝廷讓出江東,換取南路叛軍暫時接受招安,對吧?”

“讓與不讓,江東皆非朝廷所有,更非朝廷所急。”

“江南另外幾州呢?”曹神洗問。

“吳越王立足江東、朝廷平定北亂,皆需些時日,到時候或為友鄰,或為敵國,事難預料,在下不敢妄言。”

曹神洗扭頭向梁憑之笑道:“後生可畏,大將軍放棄這個兒子,殊為失策。”

曹神洗看樣子要被徐礎說服,梁憑之躬身道:“節杖、官印皆是朝廷之物,欽差更是朝廷之官,非軍中可授予……”

“那就麻煩梁長史盡管派人去東都索要吧,越快越好。”

“是。”梁憑之拱手告辭。

徐礎也起身告辭,曹神洗親自送到門口,“賢侄好好休息,或許,只是或許,你還有父子重逢的時候,咱們也能同殿稱臣。”

“托曹將軍吉言。”

曹神洗看著徐礎離去,回到中軍帳裏,坐等天亮。

梁憑之帶來奏章,需要曹神洗加蓋將印之後,才能送往東都。

“朝廷……會同意吧?”梁憑之有點忐忑,朝中形勢復雜,即便是在外掌兵的統帥,也不能事事得到贊同。

“不同意的話,就將軍中現成的東西給他,至於欽差,你寫一份任命書。”

“這……這不可以吧。”

“兵不厭詐,梁長史,兵不厭詐,欲挫北方叛軍,必然先除南路群醜,無論他們是否接受招安,咱們的打法都不會變,既免後顧之憂,又漲我軍士氣。去吧,出事了我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