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3章 移席(第3/3頁)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張良也不藏匿,如實回答道:“從太公金匱中學之。”

“傳聞太公所著的兵法、陰謀、言談,合稱《太公》,又分為三卷,分別是兵、謀、言。《兵》便是太公兵法,又稱之為《六韜》;《陰》,便是《太公陰符》,主言陰謀之事。”

前兩者,他過去便學過。

“所謂《言》,便是《太公金匱》,此書乃太公言談,合陰謀,通兵法,卻非兵家、縱橫,反而偏重於道家的治國之道,也只有讀了金匱,才能將陰符和兵法融會貫通……”

張良在流亡時偶得太公金匱,讀過之後,才恍然大悟。

“能以陰謀策劃反秦,以兵法結束暴秦之政,但歸根結底,這些東西都無法用來治國,唯有金匱黃老之言,與民休息,才是治國良方啊……”

那時候的張良開始覺得,自己的最終目的,已不僅僅為韓復仇,復辟祖國,也不僅僅是傾覆秦朝那麽簡單……

《金匱》裏的金玉良言,讓他看得更遠了。

他甚至想過,要在毀掉這個貪婪、暴虐、苛刻、窮兵黷武、民不聊生的帝國後,在它的廢墟上,輔佐真正的有德王者,建立一個更好的世道!

但很可惜,當擔子扛到肩上後,張良的一切夢想都不重要了,他必須對自己一手復辟的韓負責,為百萬潁川人負責!

智謀也被框在這八百裏之地內。

對的,張良低頭,看到了雙手的枷鎖,韓國就像木枷,牢牢拷住他的雙手。

“是這本麽?”

黑夫讓侍從端上那本被翻得脫線的竹簡,張良來陳留時,連換洗衣物都不曾帶一件,卻唯獨帶著這本簡牘……

“我聽酈食其說起泗上奇聞,說這是一位叫‘黃石公’的隱士,在下邳送給你的,黃石公今在何處?”

聽聞此言,張良卻哈哈大笑起來。

“沒有什麽黃石公。”

讀過金匱之後,那種覺醒,讓張良仿佛做了一場醍醐灌頂的大夢,就像是趙鞅經歷人生起落大徹大悟後,改名“趙志父”一樣,張良決定,也給自己取一個新的名字。

或者說,隱於暗處的新身份,這也算對自己的包裝吧,孔子不是還說過,見人不可以不飾麽?

於是,他便編出了一個故事,一個智慧老者,教訓輕俠少年張良,讓他大徹大悟,成為智者的故事……

他們其實是一個人。

所謂的教誨,不過是自省。

張良朝黑夫再作揖,自我介紹道:

“黃石公,就是張良!”

……

“我明白了。”

聽罷前因後果,默然良久後,黑夫揮了揮手:

“帶下去,先關起來吧。”

他說道:“張子房,你確實有很大才幹,你也有為韓復仇,為韓人請命的理由,現在更算迷途知返,善莫大焉。”

“汝以潁川而降,又以韓師追擊楚軍,有功,密謀刺我之罪,可以赦免。”

“但刺殺始皇帝的大罪,是洗不掉的!頂多能避免具五刑和車裂。”

黑夫站起身,朝張良還禮作揖,但言辭中,卻是毫不留情,下達了對張良的判決:

“張良,必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