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69章 天下熙熙(第2/4頁)

“對每家農戶而言,田租還好說,在收口賦時,偶爾可以用帛代替,大多數時候,必須繳納錢。於是只好帶著糧食去集市出售,那時糧價必賤,只好半價而賣,甚至都賣不出,便只能以兩倍的利息去借貸,好應付口賦,免遭刑罰。”

“勤勞辛苦如此,卻也不能確保性命,倘使遭受到水旱災害,急政暴賦,賦斂不時,戰亂,官府的朝令夕改,那就只能靠賣田宅、鬻子孫來求活。”

“可商賈呢?大者積貯倍息,小者坐列販賣,帶著他們積累的奇贏之物,日遊都市,乘上之急,所賣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蠶織,衣必文采,食必梁肉;無農夫之苦,而有仟佰之得。”

“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勢力超過官吏,千裏遊遨,冠蓋相望,乘著好車駕著肥馬,穿著絲綢披著白繒。這就是過去百年間,商賈之所以兼農人,農人所以流亡的常態……”

“這是農家與大多數小農的看法,未免失於偏激,但大多數皆是實情。”

總之一句話,資本家的良心,信不得!

所以農家裏原教旨主義的那一批人,才極力主張,要將商賈統統幹掉,讓世界恢復到上古自食其力的時期。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但關東六國商業繁盛的背後,問題著實不少,一部分人是先富起來了,集市也熱鬧了,奢侈品極受歡迎,但許多農民仍掙紮在貧困線上,六國本身,也沒有因此而富強……

至於一些人覺得“只要發展商業就能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更連影子都見不到!

巨賈們但凡有積蓄,除了購買奢侈品以炫耀富貴外,便一門心思兼並土地,土地越多安全感越大,此外便是如呂不韋般,搞政治投資,將金錢化為權勢,從而真正實現階級的飛躍……

說白了,你別看戰國的巨賈名義上是商人,可他們的思維,仍是農夫,仍是官本位那一套!

更有甚者,還有人為了利益,與異族勾結,銅鐵等禁品也偷偷運送出塞!黑夫已掌握了烏氏裸與匈奴暗通的證據,只可惜這老賊奸猾,任黑夫熱情邀約,就是待在羌地不回來,這肥羊不太好宰。

“五蠹。”

張蒼接話道:“吾師兄韓非也覺得,商賈,尤其是巨賈,乃是邦國軀幹上的五蠹之一。”

翻譯過來就是國家蛀蟲……

“這也是商君之所以重農抑商的緣由。夫明王治國之政,使其商工遊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免從事本業的人少,而致力於商賈末業的人多。”

秦人農夫的生活,比關東一般市民要苦,沒辦法,官府掌控力強啊。若讓他們發現,自己辛苦砍人頭換來的官爵,商賈花錢就能買到,自己辛苦一年的耕作,商賈半年就能掙到。

那誰他娘還願意為國耕戰?早就十萬人民九萬商了!

農民是綁定在土地上的,每年有固定的產出,其龐大的人群和穩定的居所,是國家征稅最方便的對象,糧食、布匹都是剛需。

而商賈則跑來跑去,又無實際生產,總是將左手買的右手倒賣,他們投機的逐利行為,甚至會引發物價的波動,對穩定十分不利。

所以在商鞅為秦孝公規劃的藍圖裏,商賈,是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其政治作用,和二戰時的德國猶太人差不多……

在秦國,商賈被課以重稅,並按照人口的數目(包括家中奴仆)分攤徭役,每逢戰爭爆發,市籍和贅婿,是最先被征發的人群,被拖到前線做炮灰。

為商賈劃定市籍和專門的居住區域,讓他們穿白衣作為標志,不經允許不得外出,嚴禁衣絲乘車,子孫不得為官吏,地位只比刑徒奴隸高一點。

大秦立國的基礎,農民和軍功地主們,頓時就覺得舒服了。

農民指著那些卑賤的商賈對子弟說,切勿為賈,與彼輩相比,吾等還有何不能滿足?他們的出路,便只剩下作戰種地。

軍功地主則享受政治、經濟上的利好,再沒有無尺寸之功卻家累百金的暴發戶在眼前晃蕩惹他們心煩。

唯獨商人,政治地位被踩到泥巴裏,經濟地位則根本體現不出來。

那麽問題來了,還做商賈幹嘛?於是秦人除非真活不下去了,否則,寧可被官府分配給人做雇農,也好過為賈啊!

商鞅洞悉人性,他成功了,自此利出一孔。

除了討得秦始皇帝歡心,得到政治豁免的烏氏裸、寡婦清外,秦國再無大賈,販夫販婦更卑微不已。

而在國家層面,商鞅做得最絕的事,是嚴格實行官府專營,糧、酒、鹽、鐵、銅,只要是能想到的方方面面,都由官府包辦。在關東各國,被封君、巨賈從中截取的利益,在秦國卻源源不斷流入官府的肚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