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43章 長街(第3/3頁)

他們訴苦道:“君侯,兩年前,吾等已經送走了一批子弟,本想著去了豫章,會得到些照應,誰料卻被派到長沙郡,又翻越五嶺,駐紮在桂林,蒼梧,如今已十死二三,仍久久不歸,甚至有失陷異域,生死不知的……”

黑夫頷首:“我明白,我明白。”

他明白,此番在南郡征兵,已不像過去,沒法單純以律法繩之,以功爵誘之了。

“鄉人的難處,黑夫都清楚,正如父兄們所言,不少子弟被困在了南方,其中就有我的舊部小陶,三千人陷於龍川寨,未能撤回豫章,至今已有半載,音訊全無。”

黑夫的話語,不再是公事公辦,而帶上了感情。

“得知這個消息後,我心急如焚,每每想到家鄉子弟在死傷,他們的父母妻兒在憂慮,黑夫就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只恨陛下未曾以我為將,不能庇護眾人。”

“但眼下,我終為南征主將,旁人都說南方是爛攤子,為我憂心,但我卻極為欣喜,因為黑夫除了為君分憂的公心外,還存了一份私心。”

他走到院子邊,對正席七十余人,也對長街上,停止了喝酒吃肉,靜靜聽他說話的數百人。

所有眼睛,都聚焦在這個安陸幾百年才出來的君侯身上,他們為與他說過話而自豪,指著黑夫的車駕,讓自己的孩子,以之為榜樣……

“十多年前,數百南郡子弟被困楚境,困守小邑,危在旦夕,黑夫卻對眾人承諾說,我要帶他們回家!敢問父老昆弟,敢問二三子,黑夫做到了麽?”

默然片刻,長街上,有人騰地起身,大聲說道:“君侯言出必行,不惜以身犯險,詐降突圍,帶著眾人殺了出來,轉戰千裏而歸,我家兄長,還有那數百南郡子弟,因為皆因君侯而活!”

卻是一名黑夫昔日舊部的親人,這件事很出名,在安陸家喻戶曉,贊許之聲絡繹不絕,黑夫露出了笑,擲地有聲地說道:

“今日亦然,黑夫此去嶺南,不為建功立業,更不為封爵得地,只為將失陷在密林裏的舊部,將遺落在孤城的安陸子弟們一一救出,讓彼輩回家!”

此言真摯,令人感動。

但這位安陸人的大英雄,又露出了一絲無奈。

“但光靠黑夫一個人,光靠那些刑徒、謫吏、北人、敗兵,無法做到,因為他們是外人!”

“黑夫需要自己人幫忙,需要家鄉子弟相助!”

黑夫拱手,轉了一圈,對所有人作揖。

“若鄉黨信任黑夫,願將子弟交給我,黑夫,定會視之為兄弟子侄,絕不相負!”

眾人面面相覷,皆有些動容,就連子弟戰死的人,也擦了擦眼淚,頷首不止。

口口聲聲說法乃天下之程式,萬事之儀表。可事到臨頭,當國法軍律都不再管用時,黑夫只能用個人情誼,靠鄉黨關系來騙人入伍了,這大概是一種退步吧。

為了日後的前進,他必須在這,後退一大步了!

不再是對朝廷有功必賞的信任,而是對黑夫個人的信任。

也不再是官方的律令保證,而是他上下嘴皮一動,個人的承諾。

那麽,昌南侯的承諾,值幾個人呢?

答案是,八百!

……

“八百人。”

仲春二月,去江陵跑了一趟後,黑夫回到安陸,得知了本縣自願來參軍的人數。

黑夫很滿意:“不錯了,安陸畢竟只是個五千戶縣,兩年前便征走了千余人,如今明知道去南方十分危險,尚有八百人自願從軍,看來家鄉的昆父兄弟們,已給了我足夠的信任,我必不負之!”

值得欣慰的是,參加過統一戰爭的老兵,和滿腔熱血的新卒,各占一半,以老帶新,很快就能有戰鬥力……

加上南郡其余十二個縣征募的人手,此番征兵,黑夫共得四千人。

“軍律:五百主,短兵五十人;二五百主,將之主,短兵百人。都尉,短兵千人。將,短兵四千人。”

短兵,是為將者身邊最後一張牌,也是與他生死與共的嫡系,將死,短兵亦死。

黑夫對共敖道:“這四千南郡子弟兵,就交給你來訓練,他們就是我的短兵!他們,將是吾之羽翼!”

“諾!”

共敖領命而去,摩拳擦掌,要去將這四千人收拾成一支唯黑夫之命是從的勁旅。

黑夫也走出營寨,看著陸續匯集而來的南郡兵卒,長籲了一口氣,似乎找回了昔日的感覺。

“久違了。”

他看著自己在陽光下的陰影,露出了笑。

“劍在我手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