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6章 魏亡(第2/4頁)

作為小輩,他的話是不頂用的,最後只能擦擦淚跟上,與眾人一起,將棺槨埋在範台一角,開始了簡陋的葬禮。

城內條件簡陋,沒有素帛黑布,卻不缺少唱頌挽歌,捶胸痛哭的人更是絡繹不絕。

他們不僅是在為唐雎哀悼,也在為即將滅亡的魏國社稷追悼。

“四百多年前,晉大夫畢萬封於魏,是為魏氏。有蔔者預言,畢萬之後必大矣,萬,滿數也;魏,大名也。天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今命之大,以從滿數,其必有眾……”

“果不其然,兩百年後,魏氏之孫曰魏桓子,與韓康子、趙襄子共伐滅知伯,分其地。”

“又五十年,桓子之孫曰魏文侯,奉天子之命,帥韓魏伐齊,入長城,戰稟丘,斬首三萬,獲車乘兩千,虜齊侯歸於成周,遂列為諸侯,魏國始興!”

“文侯之時,魏有李悝、翟璜為相,頒布法經,西門豹治於鄴,河東河內家給人足,政通人和。且有子夏、田子方、段幹木講學於西河,一時諸子人文薈萃,皆集於魏。並以樂羊、吳起為將,興武卒,東破齊,西逼秦,北吞中山,南敗強楚。那時候的魏國,無愧為天下霸主!”

“至於惠王,仍延續三代霸業,有逢澤之會,泗上十二諸侯俯首稱臣,秦、齊亦朝魏國。可惜惠王昏暗不明,至於晚年,東敗於齊,長子死焉;西喪秦地七百余裏,喪師數萬……”

“待到襄王時,魏國已失霸業,夾於秦楚齊三強之間,日漸卑微。”

“唐公便生於孟子見魏襄王之年。”一位與唐氏世交的大夫嘆息道。

“唐公一生,活了九十歲,見魏國之日削,雖輔佐信陵公子一時中興,魏國卻仍逃不脫亡國之運。”

“幸而,唐公不必與吾等一樣,親眼見到魏王肉坦出降的那一幕!”

人越聚越多,大多是伏在唐雎墓前哭訴亡國之痛,眼看眾人越發悲憤哀傷,唐厲再也聽不下去了,他朝著曾祖父的墳冢三稽首後,默默離開了範台。

……

大梁四門已經洞開,但秦人仍未進來,城內水泡的太久,疫病流行,秦人不會冒這個風險。

他們要魏王帶著城內所有人出降,屆時魏國王族將作為戰利品,送往關中,大梁城內的魏人則會被分開安置。

作為一個亡國之人,唐厲也不知道自己該去何處,被水泡了兩個多月,士氣低落的大梁魏人再也沒有反抗的心氣了,他只能淌著水,迷迷糊糊地走回家,推開了書房的門……

這裏也被水淹著,沒過了腳板,為了讓家人吃一口熱飯,家裏幹燥的東西全當柴火燒了,連唐雎收藏了多年的簡牘也不能幸免。可唯獨書架的一角,一堆包裹著葛布的古舊竹卷,唐雎說什麽都不準燒。

唐厲走過去,打開了它們。

這裏面,有《短長》,有《張子》,有《蘇子》,都是縱橫家的事跡,記載了張儀、蘇秦、蘇代等人遊說諸侯,縱橫睥睨的言談舉止,是每個想學從衡短長之說的青年入門必修。

唐厲便曾懷揣這樣的夢想,他從十歲起,就把這些書卷當做故事來翻,欽佩張儀蘇秦以一己之力撬動諸侯平衡的壯舉,揣摩其語句,刻意去模仿,摘抄!

他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練就那樣一身本領,繼承曾祖父的事業,遊說諸侯,發起合縱,讓魏國轉危為安!

可惜,還沒等他將曾祖父的本領學完,唐雎已逝,魏國也要亡了……

唐厲合上那幾份簡牘,拿出了一直藏在懷裏,方才在葬禮上也沒抽出的幾個竹卷,這本來是想燒給曾祖父的。

這是《唐子》,是唐厲在戰爭開始前悄悄動筆寫的,他想將曾祖父那些不辱使命的事跡,通過自己的筆記錄下來,讓曾祖父能和張儀蘇秦一樣,被後世牢記……

但他才剛剛寫完,大梁就陷入了圍困。

將這半卷《唐子》在案上展開,卻見上面已經寫下了《秦魏為與國》《唐雎說信陵君》《唐且見春申君》三個故事,都是唐雎巧妙利用縱橫之言,遊說秦昭王、春申君,以及規勸信陵君的真實事件。

按理說,唐雎死,魏已亡,《唐子》的故事,就要戛然而止。

但,真的就到此為止了麽?

大滴大滴的眼淚落到簡牘上,將已經枯黃的竹簡潤濕。

“我不甘心!”唐厲咬著牙,想到遺憾謝世的曾祖父,想到他努力了一生,試圖挽救的魏國現已淪亡,唐厲心裏在流血……

他有些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很想做點什麽,讓自己不這麽難受。

就在這不甘的驅使下,鬼使神差般,唐厲找出了筆,就用下面的濁水磨了墨,捋起袖子,開始在竹簡上寫下一篇新的,卻是虛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