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8章 大梁(第3/3頁)

來到這裏後,黑夫才發現,大梁城已經被從陳郢來的秦軍包圍。而除了五萬披甲持矛的作戰部隊外,被征召的戍卒還在源源不斷地趕來。

除了漢中、南郡、南陽的三萬人外,來自關中、三川、河東、上黨、河內的戍卒刑徒,也在朝大梁匯來,合一起後,人數恐怕會超過十萬。

這是一場輔兵遠多於正卒的戰爭。

讓黑夫松了口氣的是,十萬刑徒戍卒沒有被王賁將軍要求去做攻城、填溝壑之類死亡率極高的兇險勾當。而是讓他們充當纖夫、運糧民夫,除了苦點累點外,倒是十分安全。

進入二月後,一半的戍卒刑徒,更被要求啟程,前往西北邊數十裏外的滎陽,剩下的人則要在鴻溝和大梁之間,再挖掘一條深溝出來,直通城下!

所以大梁城郊,並不像攻城滅國的戰場,反倒像是個開鑿水利工程的大工地。

這種消磨時間的體力活,很考驗人的耐心,很快就有人坐不住了。

走近安陸縣戍卒們住的小窩棚,還離著十步遠,黑夫就聽到了東門豹暴跳如雷的聲音……

“乃公受不了了,這算哪門子攻城?那位‘小王將軍’,到底會不會打仗!?”

……

PS:唐雎在戰國策中出場四次。第一次,秦昭王四十一年(前266年),齊楚攻魏,魏安厘王遣唐雎入秦求援。——《戰國策·魏策四》。

第二次,秦昭王五十年(前257年),魏信陵君竊符救趙,志得意滿居功自矜。唐雎勸告他“人之有德於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戰國策·魏策四》。

第三次,秦始皇六年(前241年),唐雎說楚春申君合縱,“相萬乘之楚,禦中國之難”,“為天下梟”。——《戰國策·楚策三》

第四次,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受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國,也就是這篇《唐雎不辱使命》——《戰國策·魏策四》

但第四次,爭議很大,無論人物、時間、地點、邏輯,都和歷史記載出入都太大,基本可以認定為文學創作。我認為這是戰國末期魏亡後,魏國策士出於悲憤,以唐雎為主角,虛構的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