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 破除

汴河周圍,曾經的士大夫公卿輩踏青遊玩的莊園,已經全部改作耕地。

當初楊霖主政此事,做的十分徹底,一舉解決了汴梁時常發生的糧食危機。

如今即使汴河不通,城中也不至於馬上斷糧。

正值暮春,兩岸都是揮汗如雨的莊稼漢,在田地旁邊是來送飯的婦人和小兒。

東風輕輕吹過,泛著白鱗鱗的浪花兒的河面上,時不時地傳來一陣陣豪放的歌聲,漁夫歡笑道將網兒撒進水裏,船家使勁搖動船槳的同時,也會跟著附和幾句。

百萬人以上的大城,便是市井間也有無數的傳奇,和值得稱頌的故事。

從長安到汴梁的河道,重新整修後不久,楊霖並沒有選擇從水路走。

幾匹快馬當先,引著身後萬人的隊伍,浩浩蕩蕩直奔京兆府。

沿途過郡縣不入,天色一黑便就地紮營,埋鍋造飯,與行軍無異,直奔鄭州府滎陽。

兩天之後,日落時分,滎陽官員在城門外迎接楊霖的儀仗。

大軍駐守在外,八百親衛護送著楊霖,去到府門前。

滎陽地處京畿省,緊鄰開封靠近汴梁,這裏的官員都是熟悉楊霖的。

饒是如此,地方上依舊十分重視,鄭州知州劉新亭站在最前面,在他身後就是滎陽知府、通判,還有當地的道觀的道長若幹。

衙門的巡檢河北捕頭,神色緊張地領著百十個衙門維持著秩序。

赤紅色的旗幟剛剛映入眼簾,迎接的人群就騷動起來,諸位官僚提起袍子緩緩往前走了幾步。當地士紳們組織的鑼鼓隊聲樂喧天,鞭炮響聲密密匝匝連成一片,一時硝煙四起。

親衛們分列兩旁,楊霖穿著一身紫金色的官服,頭戴兩根扇翅的官帽,晃晃悠悠走了過來。

“歡迎越王殿下。”“楊少宰遠來辛苦!”“無量天尊,弟子恭迎赤陽祖師法駕光臨!”

亂七八糟的歡迎語之後,最前面的劉新亭笑道:“越王殿下一路風塵,遠道辛苦,下官鄭州知州率鄭州府官員士紳,恭迎王駕。”

楊霖看了他一眼,這鄭州知州十分年輕,皮膚有些黝黑,不似尋常的讀書人。

“劉知州年紀輕輕,就能管理鄭州這般緊要的地方,算得上年少有為。”楊霖不冷不熱地問道,這麽年輕就身居高位,極有可能是關系戶。

劉新亭一聽心想,要論年輕爬得快,如何能和你相比,笑著回道:“下官不過是錯蒙朝廷看重,與殿下相比,不值一提。殿下比之年前,又多了份威儀。”

“哦?你見過我?”

這時候身後的一個中年官員,湊上前笑著道:“殿下,劉知州在雲內建城,立下四項大功,才被吏部著重提拔。”

原來是自己人,楊霖疑心頓去,笑呵呵地隨他們進城。

“我等已在城中酒樓,設下酒宴為殿下接風洗塵,請殿下換乘馬車,到了地方再把酒言歡、開懷暢飲。”

楊霖一聽,這是自己的巡視第一站,若是打下了基調,那就是在整個大宋,吃喝玩樂一遍。

先不說如此一來巡視的意義就失去了,便是時間也不容許,那樣巡視完整個天下,怕不是要等到三四年後了。

“酒宴就免了,本王一路勞乏,目下就想去行轅歇息一番。你們把通政司傳下的,需要準備的公文拿來便是。”

眾人一聽,面面相覷,只好稱是。

這裏是汴梁附近,官員們都十分疑惑,不是說楊少宰貪財好色,風流成性,這怎麽勤政廉潔起來了。

楊霖帶著陸謙等侍衛,也不換乘馬車,騎著馬在滎陽公人的帶路下,來到欽差行轅。

行轅占地近頃,是當地一個士紳的莊園,分前院和東西跨院兒,如今西跨院全拾掇出來,暫做了欽差行轅。

不一會,鄭州府的公文就被搬了過來,楊霖手裏攥著一根青綠色的小瓜,翻閱著公文。

裏面十分規整地記錄了新政施行之後,遇到的難題,以及解決辦法。

原本大宋的役法,是百姓按戶等輪流到州縣當差役,新法改為由州、縣官府出錢雇人應役。募役費用由當地稅收中抽取,需要寫清楚明細上報朝廷,原本免役的官戶,僧戶等,也繳納同樣的錢。

如此一來,解決了勞動力不足的問題,農忙時候分到徭役的青壯去衙門當差,家中的耕地往往沒人打理,需要租賃出去,這一年便很難過活。

而他們去當差,一分錢沒有,幹的是什麽活?可以說是五花八門,所有的活都要幹,也是宋朝的官老爺最為清閑的最大依靠。

老百姓每年義務地去做裏正、戶長、鄉書手等“頭銜”來幫助下鄉到戶收稅;有耆長、弓手、壯丁等“職務”去負責抓賊;有承符、人力、手力、散從等名目給正牌子的官員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