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為子孫預謀未來!(第2/2頁)

“父親大人高瞻遠矚、燭照萬裏,上可以致君為堯舜,下可以德配於孔孟,遍數古今風流人物,能與父親比肩者寥寥無幾,孩兒發自肺腑的崇拜……”

“哈哈,別的本領沒啥長進,溜須拍馬倒學的挺快,這件事記在心中就好了,作為我蕭氏的祖訓之一,以後除了你的繼承者,不得與任何人談起,就是枕邊人也不行,明白嗎?”

“孩兒謹記於心!”

…………

父子二人交談了一下午,黃昏時分才回到城樓上,草草用過晚飯之後,正準備繼續秉燭夜談呢,沒想到漢中郡送來一份急報,竟是諸葛亮的挑戰書!

…………

‘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致書於魏太師、無愁縣侯蕭逸之前:

昔日高祖置酒洛陽南宮,與文武群臣有言道: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太師乃蕭丞相之苗裔,出身名門,文武雙全,後值天下大亂之際,理應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曹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

今幸天意不絕炎漢,昭烈王繼統巴蜀,本相今奉嗣君之旨,興師討賊,克復中原,還望太師大人幡然悔悟,棄暗投明,共輔漢室,待天下安定之日,亮願以丞相之位相讓,使君名垂青史之上,如此天下幸甚,蒼生幸甚!

如若執迷不悟,亮已親訓將士四十萬眾,駐紮於米倉道中,望太師大人速速前來,沙場之上,一決雌雄,勝敗由天,生死無悔!

大漢建興元年,七月十日,諸葛孔明,謹書!’

書信蕭逸反復看了幾遍,而後遞給了兒子,自己則閉目沉思,從中品味出幾重意思來:

其一,諸葛亮的字跡很漂亮,蒼勁有力,龍飛鳳舞,不過落筆略顯倉促,說明他的心中很焦急,焦急到無法控制的地步了。

其二,諸葛亮人在米倉道,這裏也是蜀漢主攻方向,至於四十萬大軍之說,不過虛張聲勢罷了,撐死了也就十萬人馬,還是疲憊之師了。

其三,諸葛亮又在用反間計了,勸說自己棄暗投明、安漢興劉,還要以漢丞相之位相讓,估計過不了幾天,書信內容就該傳到許昌城去了,而一個計策接連使用兩次,說明這條臥龍是黔驢技窮了。

而三重意思合在一起,只是證明了一件事情,諸葛亮焦心如焚,急於進行大決戰!

荊州方面,最初的瘋狂勁頭過後,關羽軍隊的攻勢銳減,而襄陽城守軍在兩路援軍的配合下,頻頻的發起反攻,收復了很多城池!

如今關羽進攻無力,退不甘心,軍中物資消耗殆盡,又沒有什麽外援可用,已經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中了,而江東人馬調動頻繁,似乎有出手的意思!

巴蜀方面,諸葛亮的三路進攻受挫,遲遲沒能攻入漢中郡境內,反而折損了部分人馬,消耗了大量的物資,加上之前的反間計,蜀漢集團內部人心惶惶,撤兵的呼聲日益高漲!

到了這一步,諸葛亮的北伐基本失敗了,不過要想反敗為勝,還是有一個辦法的:‘就是在戰場上打敗蕭逸,最好是俘虜,或者殺掉蕭逸!’

蕭逸是曹魏第一重臣,更是百萬曹軍的靈魂,只要能夠將之打敗,不但可以重挫曹軍士氣,還能打破曹魏集團內部均衡,中原陷入混亂之中,蜀漢才能趁虛而入!

因此上,諸葛亮派人送來戰書,並暴露出自己身在米倉道,為的就是把蕭逸吸引過去,雙方進行一場大決戰,這樣才有擒賊先擒王的機會!

按照以往的經驗,蕭逸每次率軍出征,都是親臨戰場,沖殺在最危險的地方,這次想來也不會例外吧?

“玄兒,這件事你怎麽看?”

“回稟父親:從戰局發展來看,蜀漢人馬鋒芒受挫,後援不繼,已經是強弩之末了,而我軍乃是生力軍、糧草也很充足,父親此時出兵漢中,一定可以大獲全勝!”

“說的不錯,蜀漢國力有限,根本打不起持久戰,這次北伐只怕要虎頭蛇尾了,我軍趁勢反攻,卻可大獲全勝,不過你說錯了一點!”

“孩兒蠢笨,請父親大人指教!”

“呵呵,為父身體不適,要到長安去修養一段時間,這次由你代父出征,去漢中與諸葛孔明決一死戰吧!”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