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潼關懷古》!(第2/2頁)

二則,得知父親率軍西征而來,蕭玄在關中進行了動員,共有甲兵十萬、民夫二十五萬,糧草三百余萬斛,騾馬、車輛、船只無算,足夠打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了。

三則,早在三年之前,蕭玄就奉父親之令,在關中修建一座新學府,經過選址、勘測、籌備、施工一系列的忙碌,已經全部完工了,隨時可以入住!

新的爭鳴學府,位於長安東北八十裏的霸陵附近,那裏依山傍水,環境優雅,交通也很便利的,又不受城池的喧擾,非常適合學子們居住!

新學府的內部布局,完全照搬了許昌的爭鳴學府,這樣博士、學子們入住之後,很快就能適應過來,不過也有一點不同,就是新爭鳴學府的整體面積,是舊學府的三倍有余,也就是說在未來幾年,百家學派要大肆擴招學子了。

…………

整個敘述過程中,蕭逸只能靜心聆聽,臉上絲毫沒有笑容,也沒有一句稱贊之語,老話說的好:父不言子之德,子不言父之過!

父親犯了再大錯誤,做兒子的也不能指責,最多委婉的規勸一下,沒準還要替老子去頂罪呢!

相反的,兒子立下再多的功業,做父親也不能誇獎的,反而要雞蛋裏面挑骨頭,時常板起臉來訓斥幾句!

這就是中國的父子關系,一代代的傳承不斷,看似不近人情,實則情意濃濃!

不過公平的說,蕭玄坐鎮關中數年,在文治上還是頗有建樹的,做了不好利國利民的事情,個人能力也是突飛猛進,成為大魏政壇上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將來還要化成一輪旭日呢!

兒子如此正氣,做父親的自然是高興了,卻不能言語表揚,也不能喜形於色,這種憋著的滋味真不好受,蕭逸決定以詩抒情,再做一次文抄公!

沒辦法,肚子裏墨水有限,只好抄寫別人的了,於是一首《潼關懷古》,提前一千多年問世了: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

“好,太好了,太師大人這闕詞,由遠至近,寫景抒情,盡顯山河壯麗之情,堪稱是一篇佳作啊!”

“豈止是一篇佳作,簡直是千古絕唱啊,與太祖武皇帝之《短歌行》,可以前後輝映矣!”

為大人物溜須拍馬,同樣是官場必修課之一,各種頌揚聲響徹了城頭,還有頭腦靈活的官員,立刻找來了石匠,準備把這首詞刻於丈二高碑上,立之潼關城頭,以供世人瞻仰之用,序文這樣寫的:

‘黃初元年-七月十六日,太師大人蕭逸進軍關中,於潼關上設宴,酒至半酣之時,仰望烈日當空、藍天白雲,俯瞰山河萬裏、錦繡如畫,遂做此賦以抒情懷!

賦成之時,天有七彩霞光出現(就是一塊雲彩飄過),地有甘泉湧出(大軍紮營,掘地取水)……嗚呼,千古絕唱,天地同賀!

蕭逸做了二十多年文抄公,臉皮早就比潼關城墻都厚了,各種阿諛之詞來者不拒,還連飲數杯以示慶祝,而後目視低頭沉思的兒子,希望他能領悟這首辭賦的真諦,知興亡,得天下!

…………

“玄兒,陪為父走一走!”

“諾!”

酒足飯飽之後,蕭家父子在城頭上溜達起來,大小官員很知趣的沒有跟隨,親兵們也都停下了腳步,都知道父子二人有心腹事要談,要是不小心聽到了,沒準惹來殺身之禍呢!

“吾兒坐鎮關中數載,對這個地方有何評價啊?”

“回稟父親:關中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民風純樸,又不失彪悍之氣,地理位置更是得天獨厚,北有蕭關、南有武關、東有潼關、西有大散關,四塞俱是進可攻,退可守;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

周人以關中為根基,東出滅商而有天下,後秦人崛起於隴右,滅六國一統天下,漢高祖劉邦也是用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先取關中以為根本,而後東進滅楚,建立了漢家四百多年基業!

如今這塊龍興之地,落入了我蕭氏手中,且經營的猶如鐵桶一般,一旦天下有變,數十萬虎狼之師東出潼關……嘿嘿!”

……

“哈哈,說的好,目光長遠,壯志淩雲,不過吾兒知關中之利,可知關中之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