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聰明之子不守家!(第2/3頁)

二則,曹操二十歲之時,通過察舉孝廉出仕,因為出身汙穢,其貌不揚,(宦官的養孫,長的又不夠帥氣),深受士人們的輕視,以至於遲遲無法出任官職!

幸虧司馬防全力推薦,朝廷這才委任曹操為洛陽北部尉,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成為了縱橫捭闔的風雲人物,故而曹操生前對司馬防格外尊重,時常擺酒宴請之,對司馬氏家族也多有照顧!

幾次對士族集團大清洗,殺的是人頭滾滾,而司馬氏卻毫發未傷,就是因為當初的香火之情,父親生前尚且尊重的人物,曹丕自然不敢慢待了,再說自己今天上門,可是要好好‘借助’一下司馬氏呢!

“司馬八達,具有才名,朝野內外人人稱贊,老大人真是教子有方啊,堪為世人之楷模,這兩個幼童是?”

“長孫司馬師,次孫司馬昭,還不快向陛下行禮!”

接下來,曹丕讓司馬氏兄弟起身,只見八人一字排開,具是相貌堂堂、氣宇不凡,一個家族出現這麽多人才,可見其底蘊何其深厚了。

司馬懿更是鶴立雞群,在兄弟中最為卓爾不凡了,身後還跟著兩個小娃娃,大的十歲左右,長得圓面大耳,方口厚唇,左目下生個小黑瘤子,卻不覺得難看,反而添加幾分威嚴之氣!

小的只七八歲,外形略瘦,眉目清秀,走動間卻有鷹視狼顧之像,簡直就是小號的司馬懿!

原來司馬兄弟裏面,長子司馬朗一直沒有生育子嗣,次子司馬懿卻有兩個兒子,分別取名司馬師、司馬昭,也就成了司馬家族的嫡長孫、嫡次孫,故而有資格與祖父、父親一起站在門口迎駕!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呵呵,真是兩個乖巧的孩子,朕當賞賜之!”

“謝陛下賞賜!”

按照爺爺的吩咐,司馬師、司馬昭邁步上前,大禮參拜,別看二人的年紀不大,舉止卻非常得體!

曹丕稱贊的點點頭,示意宮人取來一對白玉蟬,成人拇指大小,形制古樸,雕刻粗放,標準的‘漢八刀’工藝,中央有小孔穿以繩索,可以佩戴在脖子上,賜給了司馬兄弟作為見面禮物!

有趣的一幕出現了,兄弟兩人反應不同,司馬師未曾接受禮物,反而倒退了兩步,司馬昭卻接過一枚白玉蟬,再次叩謝行禮!

而後兄弟兩個對視一眼,都微微的有點發愣,顯然事先沒有商量好,這才出現了不同步,一個兩手空空,一個手托白玉蟬,咋看都有點奇怪!

“朕賜禮物,爾為何不受呢?”

“回稟陛下,古禮有雲:尊卑有別,長幼有序,祖父、伯父、父親、叔父們尚未得陛下賞賜,小子師遵循聖人之禮,故而不敢受賞!”

“哈哈,人言司馬氏家規嚴肅,長輩不命曰進不敢進,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問不敢言,果然是名不虛傳,好!好!”

曹丕不禁起了好奇心,先是詢問司馬師,小家夥回答的很不錯,歷朝歷代皆以孝治天下,長輩們尚未得到賞賜,做晚輩的確沒有僭越之理!

“爾又為何受賞呢?”

“回稟陛下,君之賜,臣不敢辭也,陛下賞賜玉蟬,小子昭安敢不受?”

曹丕再問司馬昭,得到的回答也很完美,自古君王賞賜的東西,臣子沒有推辭的道理,別說是一枚玉蟬了,就算是毒藥、匕首、白綾子,臣子也得跪謝天恩,再主動找閻王爺報道去!

憑心而論,兩個小娃娃能說出這樣的話,已經表現的非常出色了,也體現了良好的家教,沒想到曹丕突然板起臉,問了一個很尖銳的問題……

“朕賜禮物予汝兄弟,一人不受,言孝大於忠;一人受之,言忠大於孝,二人答案截然不同,如此必有一對一錯!

對者知禮,朕當重重賞之,錯著欺君,乃是人頭落地之罪,你們兩個究竟誰對誰錯呢?”

…………

曹丕堂堂大魏天子,自然不會跟兩個孩子較真了,不過故作戲弄罷了,要是把兩個孩子嚇哭,那就更有意思了,成年人經常以此為樂事!

可是說著無心,聽者有意,自古伴君如伴虎,因為一時失言、而遭殺身滅門之禍者不計其數,司馬氏一族自然要謹慎對待了,可這個問題如何回答呢?

兩枚白玉蟬,一個孩子沒接,是為孝;一個孩子接了,是為忠,而自古忠孝難以兩全,畢竟要分出一個對錯!

可無論誰對誰錯,最後都是司馬氏的錯,人頭落地倒不至於,一個‘欺君之罪’可就難免了,萬一那天曹丕故意找茬,這就是現成的口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