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八大顧命,去其二矣!(第3/4頁)

結果就是,漢質地八歲登基,九歲駕崩,死因‘不明!’

兩位漢家皇帝,都面對權臣當道的局面,卻是一勝一敗、一生一死,正好給後世人君帝主,提供了正、反兩個好榜樣!

夏侯惇提起這兩位皇帝,就是要曹丕以史為鑒,不要急於行事了,霍光是大司馬、梁冀是大司馬,蕭逸恰好也是大司馬!

而論起文治武功、權謀之術,後者更比前兩人厲害的多,其勢力也有過之而無不及,曹操活著的時候,尚且難以壓制這頭貪狼,又何況是曹丕呢?

鬥智鬥力鬥狠,曹丕皆不是對手,強行奪權的話,反而引來災禍,唯一的辦法是隱忍,唯一的勝算則是年齡了!

蕭逸今年四十歲了,又征戰沙場多年,也是遍體鱗傷、血氣虧損,按照常理來推算,這種人一般壽命不長的!

而曹丕只有二十六歲,習擊劍、好騎射,身體非常強壯,自制力又很強,平時很少近酒色,咋看都是長壽之相!

時間可以變滄海、為桑田,也能讓無數天驕化作塵土:秦始皇、漢武帝、霍去病、衛青、霍光……誰也逃不出去的!

…………

“叔父言之有理,孤當戒驕戒躁,隱忍為上,大不了忍上二十年,一定可以把這頭貪狼熬死的!”

“那個時候,孤不過四旬有余,正是年富力強、銳意進取之時,必然勵精圖治,有所作為,讓曹家列祖列宗含笑九泉!”

曹丕沉思片刻,咬著牙點了點頭,隱忍的滋味並不好受,卻是眼前最為穩妥、也最有勝算的策略了。

自己天天掰手指、算時間,只要把蕭逸給熬死了,再借用‘推恩令’之法,把蕭氏諸子分封各地,龐大的蕭氏集團也就土崩瓦解了,從此無人能威脅曹家的政治地位!

可惜啊,誰也不能預知未來,如果曹丕現在知道了,自己只有不到四十歲的壽命,而蕭逸一直活到了百歲開外,還是活蹦亂跳的,這位剛剛繼位的魏王,恐怕就沒活下去的勇氣了!

“咳咳,隱忍克制,乃是長遠之計,大王當務之急,一是勤政愛民,廣施恩德,二是倚重宗族,豐滿羽翼!

子廉性格狹隘一些,卻不失忠勇之心,老夫駕鶴西遊之後,這驃騎將軍的位置,就交給他來做吧!

子建舉兵叛亂,或是一時糊塗,或是受人挑唆,大王當有容人之量,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咳咳,二代子弟之中,唯有文烈、子丹可擔重任了,大王要盡快提拔起來,最好讓他們出鎮地方,掌握重兵,如此才能制約住貪狼!”

…………

眼看曹丕接受了進諫,夏侯惇的心頭略放,又趁機提出了第二條:重用宗室、豐滿羽翼,以此來制約蕭逸的勢力!

按道理來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具有血緣關系的人,總比外人可靠多了,不見漢高祖-劉邦稱帝之後,大肆分封劉姓子弟為王,以此來鞏固國家統治!

“這個嘛……”

可是曹丕聽了之後,臉色卻陰沉下來了,不是自己不想重用宗族子弟,而是宗族內部矛盾太大了,不是一兩句話就能盡棄前嫌的。

就說曹洪吧,久經沙場,戰功顯赫,又是宗族四大將軍中碩果僅存的一位,理應委以兵馬重任才是!

問題是,當初立儲之爭,曹洪是全力支持曹植的,而曹操逝世之後,如何籌辦喪禮問題上,曹洪又使了小心思,幸好被蕭逸震懾住了、其陰謀才沒有得逞。

之後曹植在青州叛亂,又派人來聯絡過曹洪,試圖裏應外合、奪取王位,雖然迫於當時形勢,曹洪沒敢輕舉妄動,卻未必沒有反心!

新仇舊恨加在一起,曹丕豈能輕易放過呢,故而繼位為王之後,大肆的封賞文武群臣,唯獨對曹洪不理不睬,還派人暗中監視調查,準備把他投入天牢之中!

驃騎將軍,乃是漢武帝時期始置,金印紫綬,位同三公,地位僅僅低於大將軍,幾乎可與大司馬比肩了,執掌大量的兵馬!

如此重要的職位,交給曹洪來執掌,曹丕能夠放心嗎,至於自己那個好好弟弟,偽造遺命、舉兵造反,還汙蔑自己與相府後宅有染……正要找他好好算賬呢!

“咳咳,古人雲:兄弟鬩於墻由外禦其侮,當此非常之時,大王唯有放下成見,團結宗族子弟……咳咳,才能保住先王留下的基業啊!”

“叔父放心吧,孤會重用文烈、子丹兩位族兄的嗎,讓他們執掌兵馬重任,好了,叔父好好修養吧,孤過幾天再來探望,來人呀,回丞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