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欲取巴蜀,先克漢中(五)(第3/3頁)

楊松一心背靠大樹好乘涼,因此在交談之間,不斷詢問蕭逸的事情,也好投其所好,以為晉身之階!

結果蔣幹一問三不知,倒不是有意隱瞞什麽,而是相識近二十年了,依舊看不清蕭逸的本性。

說他是好人吧,有腹黑心狠,殺人如麻,喜歡玩骷髏盞的好人嗎?

說他是壞人吧,有憂國憂民,愛民如子,以天下為己任的壞人嗎?

看不透、說不清、也道不明,不過想起蕭逸的所作所為,蔣幹心中的疑惑,卻是漸漸的解開了……天師道只可教一方百姓,不可治理天下九州!

華夏民族占據東方沃土,建立了璀璨的文明,周圍卻是虎狼成群,高句麗、烏丸、匈奴、西羌、胡人、南蠻、百越……誰不想殺進中原、飲馬長江,占據這塊富饒之地呢?

之所以沒敢輕舉妄動,皆因華夏人口眾多、聰慧睿智,更有濃烈的尚武精神,湧出了無數名將勇士,王翦、李牧、蒙恬、衛青、霍去病……誰敢伸出爪子,立刻揮劍斬斷,而後犁庭掃穴!

如果天師教盛行起來,整天講什麽誠實友愛、不爭不欺,豈不是把華夏百姓、都變成了溫順的綿羊嗎,一旦周圍的餓狼沖進來,又用什麽來抵抗呢?

看來張角的太平道不行,張家的天師道也不行,唯有大司馬的以殺證道,才是濟世救民的良方呢,讓華夏成為一條惡龍--龍吟九天,百獸俯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