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欲取巴蜀,先克漢中(五)(第2/3頁)

“請!--請!”

“速速生火煮飯,準備菜肴,把車上美酒般下來,今天好好喝上幾杯!”

“諾!”

蔣幹、楊松並肩而行,帶領侍從們進了義舍,裏面有百余間房舍,說不上金碧輝煌,卻也幹凈整潔,就是不見一個人影!

漢中兵們毫無驚奇,一部分熟練的走進了廚房,找到儲存食材的地方,而後淘米、洗菜、割肉……準備起了晚飯!

另一部分則手持工具,打掃義舍內外衛生,看看房屋有無漏洞、家具有無破損的,都認真的進行了修補,幹活的樣子還很開心!

原來漢中這個地方,是沒有客棧、酒樓、飯館的,而是設置了很多義舍,教民們會把家中多余的糧食、肉菜,無常的送到義舍中,任由行人自行取用,不必花一文錢的!

而且用多少,就取多少,不能過於貪婪了,更加不許揮霍浪費,否則就會有鬼魂纏身,染上一場大病的!

另外嗎,行人享受免費住宿、飯菜同時,也要力所能及的,為義舍做一些事情,打掃衛生、修葺房屋,富卓者還會捐獻財物……可謂予人方便,與己方便!

“叮當!叮當!--大家加把勁兒,今天把這段路修好了,下次千萬別犯錯了!”

“好嘞,天師大人保佑,弟子一定知錯就改!”

在義舍的不遠處,一群人正在鋪設道路,旁邊並沒有人監工,可他們卻幹的熱火朝天,般石塊、砸路基、挖排水溝,沒有一個人偷懶的。

這也是漢中特色之一,不設置任何的官員,而以宗教來管理百姓,張魯為三代天師,下有大祭酒、祭酒、道民、鬼卒……教百姓誠信不欺詐,令病人自首其過!

對犯法者寬宥三次,如果再犯,然後才加懲處;若為小過,則當修道路百步以贖罪,春、夏兩季萬物生長之時,禁止屠殺,又禁酗酒,可謂相當的人性化!

“友愛互助、誠實無欺,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張天師祖孫三代人,治理漢中數十年之久,卻是締造了一方樂土!

同為修道之人,張角兄弟禍亂天下,成為了千古罪人,張氏祖孫教人向善,可謂功不可沒……對了,小黑臉也是道家出身,其所作所為嗎,呵呵!”

這一路上行來,蔣幹目睹耳聞,弄到了不少的情報,對於漢中的五鬥米教,也有一個更深的了解……

‘五鬥米教’是外界俗稱,因為凡是入教民眾,都要交納五鬥白米,其本名為:正一盟威道,又稱‘天師道’,創始人-張道陵,沛國豐縣人氏,七歲便讀通《道德經》,天文地理、河洛讖緯之書無不通曉!

曾經入太學學習(漢代最高學府),後來隱居洛陽北邙山,修煉長生不老之術,自稱見到了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三五都功玉印、雌雄斬邪劍,並封為天師!

漢順帝-漢安二年七月,張道陵來到了漢中,開始廣收門徒、教化於民,打敗了當地的原始巫教,牢牢地站住了腳跟,張道陵羽化登仙之後,其子張衡為二代天師,孫張魯為三代天師!

張魯做過劉焉的部下,負責鎮守漢中地區,劉焉病死之後,其子劉璋軟弱無能,張魯就不聽號令了,幹脆割據漢中、巴郡地區,自己成為了一鎮諸侯,還經常的攻打蜀地呢!

不同的是,別的諸侯爭霸天下,是為了取代漢室,創立一個新的王朝;而張魯的人生目標,是把天師教發揚光大,最好是成為國教,建立一個****的國家。

蔣幹遊走四方,見過太多的戰亂、疾病、天災……百姓死走逃亡,民間十室九空,而漢中這種和諧的社會氣氛,卻有一種人間樂土的感覺,讓人興興然而向往焉!

如果讓天師教傳播開來,把整個天下都變成樂土,百姓們和諧無爭,應該是一件大好事,可總感覺有點不對勁,一時間又想不明白?

義舍打掃幹凈了,飯菜也準備好了,蔣幹、楊松占了一個單間,相對而坐,邊吃邊聊,其余衛士則分批進食,坐騎也添加了草料……

“大司馬威震四方,號稱天下第一名將,漢中之人也常有議論,不過眾說紛紜、真假難辨,子翼先生與大司馬交厚,可否為小弟解說一二?”

“哈哈,大司馬這個人嗎--勇冠天下,智深如海,遠望難窺其全貌,近觀不知其深淺,越是與之熟悉的人,可越是說不清楚!”

“哦,不知大司馬喜歡什麽,日後若有幸相見,小弟也好有所準備!”

“金錢、美女、打獵、下棋、寶馬、名刀……大司馬都很喜歡,又不是最為喜歡……他究竟喜歡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