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招賢納士,羽翼漸豐(一)(第2/2頁)

諸葛兄弟曾經立志:學習韜略、輔佐明主,平定亂世、造福萬民,待到功成名就之後,都還回到臥龍崗中,一起耕田讀書度日……可惜三位兄弟,一個也沒有回來!

蕭逸則錦上添花,以大司馬的身份宣布,臥龍崗周圍五十裏的村莊,一律不必繳納稅賦了,也不必再服勞役,可以安享太平日子,百姓們感恩戴德、紛紛跪地叩拜行禮!

“長水賢弟收拾行囊,這是要到哪裏去,莫非出仕為官嗎?”

“原來是州平兄、廣元兄、公威兄,小弟受大司馬之請,準備出仕朝廷、造福黎民百姓,正想與幾位兄長告辭,沒想不期而遇了!”

“大司馬……鬼面蕭郎,祝賢弟一路順風,愚兄幾個先告退了!”

“幾位請留步,在下蕭逸--嘿嘿!”

……………………

一行人正要離開呢,沒想山外來了三個人,都是三十出頭年紀,穿著狐狸皮大氅,手中還提著酒菜呢,一個氣宇軒昂、一個清奇古貌、一個白面長須!

諸葛鈞上前行禮,態度極為的熱情,三人皆是諸葛亮的好友:崔鈞、石韜、孟健,年紀又比較大,故而諸葛鈞以兄侍之!

崔鈞,字州平,博陵安平人,故太尉-崔烈之子,自幼喜歡結交豪傑,曾經隨袁紹在渤海郡起兵,一起討伐亂國的董卓,後見袁紹難當大任,於是棄官不做、雲遊四海,成為了諸葛亮好友之一!

石韜,字廣元,豫州潁川人,自幼聰明伶俐,卻不喜歡文武之道,而是研究一些天文地理、水利工程,與諸葛鈞倒是志同道合,經常一起討論問題!

孟建,字公威,汝南郡人,喜歡雲遊四海、結交朋友,後來到了荊州-南陽郡,認識了諸葛亮幾個人,而且在幾個朋友中,他是唯一文武雙全的!

三人與諸葛亮是好友,經常來茅廬中聚會,一起飲酒作樂、暢談天下大事,後來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三人還是常來草廬探望,像兄長一樣照顧諸葛鈞,順便一起探討學問。

這幾天寒風凜冽,將有大雪降臨了,三人攜帶了酒菜、準備來茅廬中暢飲,沒想到諸葛鈞要出仕了,更沒想到邀請之人,竟是大名鼎鼎的鬼面蕭郎!

路上遇到‘餓狼’,必然沒好結果,三人都是智謀之士,預感到情況不好,轉身就想逃之夭夭,卻被蕭逸一把攔住了,臉上露出餓狼般的笑容……

“原來是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三位名士,本大司馬在中原之時,就聽過幾位的大名了,沒想到山中偶遇,莫非是天意如此?

三位先生滿腹經綸,皆是濟世救民的大才,空老荒野實在可惜了,不如隨本大司馬一起出山,高居廟堂為國出力,即能榮華富貴、又能建功立業,如此豈不美哉?”

蕭逸前來臥龍崗,本想請諸葛鈞出山,順便參觀一下臥龍故居,沒想瞄準一個兔子,來了一群的兔子,真是天公作美呀!

常言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崔鈞、石韜、孟建與諸葛亮為好友,還經常一起探討學問,那他們幾個的本領嗎,就算比不上臥龍、鳳雛,也相差不會太遠了,都是第一流的人才!

要想成就大事,必須聚攏人才,而且是多多益善呢,如今三位大才就在眼前,蕭逸豈能錯過呢,不管用什麽手段,必須收為己用才行!

“我等皆山野慵懶之人,無意於富貴久矣,大司馬還是另請高明吧--告辭!”

“幾位先生不肯出山,莫非嫌無見面禮嗎,來人呀,速取十萬金之財物,送到三位先生家中,以為聘請之資!”

“大司馬誤會了,我等真的無意於仕途,與禮物多少無關系!”

“哈哈--這裏天氣寒冷,不是講話之所,幾位先生隨我回大營,咱們慢慢說來不遲,來人呀,扶三位先生上馬!”

“諾!”

…………

都說強扭的瓜不甜,可不把瓜扭下來,怎麽知道甜不甜呢,蕭逸大手一揮,十幾名親兵湧上來,把崔鈞、石韜、孟建三人擡上馬背,而後左右監視住了。

又派人前往三人的住所,把他們的妻兒老小、書籍收藏,以及應用之物,一律的裝上大車運走,這樣三人想不出山,那也是不行的啦!

??還有一章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