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南北議和,罷兵停戰(下)

“江東軍元氣大傷,三五年內難有作為,劉備正調兵遣將,準備與百越部落交戰,恐怕也要費一番功夫,汝等只要齊心合力,可保襄陽穩如泰山!”

“請大都督放心,我等一定齊心合力、保境安民,不讓孫、劉二賊推進一步,若是城池有失,願意提頭來見!”

“如此甚好,待我回到許昌城,一定向丞相大人為爾等請功--加官進爵,封妻蔭子!”

………………

南北議和成功,大軍即將回朝,可荊州北部幾郡城池,也需要有人來鎮守,蕭逸反復斟酌之後:

任命文聘為襄陽太守、蔡瑁為南陽太守、張允為章陵太守,總管三郡的軍政大權,又以蒯良、蒯越為別駕,共同處理三郡事物!

命令下達後,五個人感激涕零、準備走馬上任了,可軍中其余將領,對這件事卻頗有異議呢!

他們私下勸諫蕭逸,襄陽、南陽、章陵三郡之地,乃是將士們浴血廝殺、萬死千生換來的,更是防守孫、劉兩方的‘橋頭堡’,戰略位置極為重要,應派心腹大將鎮守才是。

蔡瑁、張允人品低劣,典型的墻頭草隨風倒,蒯良、蒯越與劉備是舊識,還幫他奪取過襄陽城,文聘當初引薦黃蓋使者,也有‘勾結外敵’的嫌疑,這幾個人怎麽能重用呢?

退一步說,就算為了安撫荊州人心,才重用幾位降將、降臣,也該留下心腹之人,與他們一起坐鎮襄陽城,日夜的加以監視,如此才能萬無一失!

對於部下的勸諫,蕭逸只是微微一笑,卻沒有改變任命,正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自己敢重用幾位降將、降臣,既有重用的道理,也有制約的辦法。

荊州本是太平世界,卻被曹、劉、孫三家瓜分,而連番的血戰下來,城池殘破不堪,百姓人心惶惶,故而對幾家外來勢力,都抱著一種濃濃敵意!

這種情況下,只有重用幾名降、降臣,以荊人治荊土,以荊土養荊兵,才能迅速的安穩人心,保證北部三郡平安無事。

墻頭草,隨風倒怕什麽,只要曹營穩住中原、勢力如日中天,再賞賜一點小富貴,蔡瑁、張允就會死心塌地賣力的。

與劉備有舊算什麽,亂世諸侯爭霸,兄弟各為其主的不少,還不是刀兵相見嗎,只要重用蒯良、蒯越兄弟,他們絕不會反叛的!

文聘寒門出身,一直在坐冷板凳,蕭逸對他提拔重用,是有知遇之恩,早就死心塌地報效了!

漢高祖-劉邦無賴出身,文治武功那樣也不行,唯一優點就是會用人,用蕭何之智、張良之謀、用韓信之勇……這才打敗了霸王項羽,開創了大漢幾百年基業!

蕭逸要做天下共主,也得學會用人才,不但用君子、還要用小人,因為君子如水,小人有油,唯有二者兼備之,才能做出一頓‘大餐!’

果然的,蔡瑁、張允等人聽說之後,紛紛跑到蕭逸面前,幾乎是摩頂跪拜感謝了,文聘還嚎啕大哭一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大司馬也!”

蔡瑁、張允、蒯家兄弟商議之後,把三家嫡系子弟數十人,送到了蕭逸的身邊,一是作為人質,以示三家的耿耿忠心!

二是借著這個機會,讓子弟們前往許昌城,爭取都謀個一官半職,多多結交朝廷權貴,進而擴大三家的影響力!

“大司馬功德無量,一路平安無事!”

“大司馬菩薩心腸,襄陽百姓永感大恩大德!”

……………………

十二月初七,大軍正式北歸了,為了不打擾百姓生活,蕭逸決定深夜拔營,玄甲軍、陷陣營、丹陽兵、掘子軍……依次出北門而行,途中不出任何聲響。

沒想消息還是走漏了,寒冬臘月的深夜中,襄陽百姓們扶老攜幼,帶著菜肴、肉脯、雞蛋……來到城門口,為北歸的隊伍送行,對蕭逸更是叩拜不止!

這就是人心換人心了,蕭逸對襄陽城百姓有恩,百姓們自然感恩戴德了,不客氣的說,就算蔡瑁、張允、蒯家兄弟有小心思,百姓們也絕不會答應、荊州將士也不會答應。

古人雲:得人心者得天下,如今四方人心漸歸蕭氏,這天下共主的寶座,也就遙遙可期了。

大軍從襄陽城出發,進入南陽郡境內,準備經過蔡陽、新野、宛城……一路向許昌而去,而在大軍行進途中,蕭逸領著狼家兄弟,以及數百名騎兵,偷偷的離開了隊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