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南北議和,罷兵停戰(下)(第2/3頁)

君不見,

沙場殘陽紅似血,

白骨千裏露荒野,

遙望何處為戰場?

亂雲衰草帶斜陽,

黃沙散漫風蕭索,

孤村無人空戰火,

……………………

南陽郡地處南北要沖,本是有名的富庶之地,可蕭逸沿途看到的,卻是白骨累累、野獸橫行,到處都是荒廢的田園,偶爾見到一些百姓,也是面黃肌瘦、毫無生氣。

尤其經過宛城之時,原本聞名遐邇的巨邑,已經化成一片廢墟了,荒野中的墳頭一眼望不到邊,既有當地百姓的、也有戰死將士的,讓人看了肝腸寸斷!

荊州最鼎盛時期,在籍人口超過了兩萬百,僅次於天下第一的冀州,可是一年多的戰亂中,三方勢力反復角逐,加上水災、蟲災、瘟疫……荊州百姓死走逃亡,人口銳減了三分之一以上!

這也是蕭逸與孫、劉議和的原因之一,再要是混戰廝殺下去,不光是軍隊死傷慘重,百姓們也受不了了,還是給漢家保留幾分元氣吧。

當然了,蕭逸離開大隊而行,不是悲傷感懷的,而是要濟世救民,隊伍一路向東南馳騁,大半天後到了目的地--臥龍崗!

臥龍崗南瀕白水、北障紫峰,遙連嵩嶽、曲折回旋,其勢猶如臥龍一般,不過此處景色雖美,卻不為世人所知,直到諸葛孔明崛起之後,才漸漸的有了名氣。

另外嗎,臥龍崗位置偏僻,受戰亂的影響比較小,當初劉備席卷百姓之時,也特意避開了這裏,故而臥龍崗的農夫們,仍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靜生活!

騎兵隊伍一路疾行,很快來到了高崗深處,見到一座精致的茅廬,是用白木、青竹、茅草……搭建成的,外面還挖有溝渠、搭有水車、堆著磨盤,不用任何的人力,自行轉動個不停呢……

廬前一座黑漆木門,上裝青銅獸獸,顯的古樸大方,上面有一塊木匾:‘臥龍草廬’,正是諸葛亮躬耕隱居之地!

“山野草民-諸葛鈞見過將軍大人,不知踏足草廬之前,可有何事吩咐嗎,草民一定盡心竭力,還望不要濫殺無辜!”

草廬木門打開了,湧出十幾名村民,手中都提著農具呢,為首一名年輕人,中等身材、五官精致,就是神色有點慌張,正是諸葛亮之弟--諸葛鈞。

也難怪諸葛鈞慌張了,天下大亂、兵匪橫行,幾百名精銳騎兵,足以血洗整個臥龍崗了,故而小心應對著,生怕引來殺身之禍。

這些人還是曹軍裝束,而大哥、二哥皆與曹營為敵,現在突然包圍了草廬,莫非是株連家人,自己該早點搬走才對呀!

“大司馬-無愁縣侯,領幽州牧-蕭逸,特來求見諸葛先生!”

蕭逸翻身下馬、躬身行禮,還一字一句的自報姓名、官職、爵位,這是極為尊重有禮的,一般只有上朝堂、進相府才會如此!

“原來是大司馬大駕光臨,草民有失遠迎,還請多多恕罪!”

“鬼面蕭郎……他就是鬼面蕭郎,難怪如此威風凜凜,不愧是星君轉世呢!”

…………

得知蕭逸的身份,諸葛鈞連忙一躬到底,身體抖的更加厲害了,民夫們嚇得匍匐在地,根本就不敢仰視!

人的名、樹的影,鬼面蕭郎四個字一出,卻有鬼神避退的作用,不過諸葛鈞也暗暗懷疑,就算是抄家滅門,也不用蕭逸親來吧,莫非還有別的事情?

“先生不必驚慌,本大司馬前來臥龍崗,乃是為國家請賢的,一起出山輔佐社稷!”

“這個嘛,大司馬來遲一步,大兄諸葛子瑜在江東為官,二兄諸葛孔明輔佐劉皇叔,臥龍崗已經沒有……”

“哈哈-大耳賊三顧茅廬,不過買櫝還珠爾,卻遺留了真正賢者,本大司馬此番前來,正是請鈞先生出山的!”

說話間,蕭逸向後一揮手,親兵們般下成箱的黃金、珍珠、絲綢、皮毛……堆的比茅廬門還高,至少價值數萬金!

再看諸葛鈞的臉上--雙眼圓整、嘴巴大張,小舌頭都吐出來了,他是做夢也沒想到,堂堂的鬼面蕭郎、會專門來請自己出山?

青年人誰不懷揣夢想,希望輔佐明主、建功立業呢,當初劉備攜千金之禮,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諸葛鈞看的一清二楚、羨慕的口水橫流,可惜自己的本領不及兄長,也只有羨慕的份了!

沒想老天爺如此眷顧,大司馬蕭逸攜數萬金之禮,請自己出山輔佐社稷,這比請二哥的局面,高了十倍都不止呢,自己有這麽高價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