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南北議和,罷兵停戰(中)(第2/2頁)

蕭逸殺人如麻、嗜血成性,縱然百越蠻荒之人,也知其兇悍之名,近日的襄陽大戰,蕭逸大敗江東人馬,很快就會揮師南下了,天下有識之士,無不為皇叔捏一把冷汗!

士家聯絡百越部落,集結了八萬精兵,就駐紮在邊界上,願意助皇叔一臂之力,與蕭逸決一死戰!”

士頌還是笑嘻嘻的,不但自認為漢家臣子,還提出了助戰的要求,看起來正大光明,其實是包藏禍心。

蕭逸趁大勝之余威,隨時可能揮師南下,如果士家出兵相助,倒是一個不錯的盟友,問題是,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出兵肯定要報酬的!

屆時割取土地是其次,一個‘勾結蠻夷’的罪名,劉備一方可承擔不起呀,那會受天下人唾棄的,尤其蠻兵窮兇極惡,一旦放他們進來,荊州百姓就要遭殃了。

可是直言拒絕吧,又怕士家人惱羞成怒,直接殺奔荊州來了,屆時北有蕭逸、南有蠻兵,劉備腹背受敵之下,恐怕招架不住呀?

“六公子一路鞍馬勞頓,想來是饑腸轆轆了,本皇叔已經備下酒宴,為公子接風洗塵,等吃飽喝足之後,咱們再詳細商議國事--請!”

“還是先談大事吧,吃飯飲酒不著急,本公子身體扛得--將軍輕點、輕點呀!”

…………

劉備何等狡猾呢,立刻用個緩兵計,想把士頌給穩住了,再與幾位謀士商議對策,最好不讓士家出兵、也不得罪他們!

士頌也不是傻子,知道一鼓作氣的道理,死活要先談國事,而且仗著身強體壯,把幾名來勸說的侍從,推搡的東倒西歪!

結果趙雲邁步過來,一只手攥住了士頌脖領子,猶如成人提雞雛一般,硬給拽到後面去了,親自陪他‘喝酒吃肉’……而士頌帶的侍衛,也被人監視起來了。

接下來,劉備與三大謀士,開始商議對策了,對這些蠻夷之人,是敵是友、是戰是和?

“大漢江山社稷,乃是高皇帝百戰開創的,歷代先皇無論愚賢,皆堅守祖宗基業,一寸一分不讓蠻夷,望皇叔引以為鑒!”

“蠻兵雖然悍勇,卻不通兵家之道,勝則劫掠財物,敗則一哄而散,屬下願領一支人馬鎮守邊界,必不讓其邁進一步!”

“可以先扣留士頌,作為人質控制士燮,若是蠻兵敢犯荊州,就先斬其子祭旗,再與其決一死戰!”

……………………

三大謀士才高性傲,在謀劃上往往有沖突,這次卻出奇的一致,反對與士家結盟、更反對蠻兵入境,還要與之決一死戰!

腹背受敵的危險,他們當然一清二楚了,可是大漢幾百年以來,一直開疆拓土、鞭撻異族,骨子裏高傲至極,別說和蠻夷結盟了,就是平起平坐,也是一種莫大侮辱呢!

而抗擊異族的英雄,則被人們推崇備至,漢武帝成為千古一帝,衛青、霍去病名垂青史,就是因為他們北伐匈奴,為漢家贏得了尊嚴!

不見諸侯們書寫檄文,痛罵曹操罪狀之時,卻很少提及蕭逸嗎,因為他敗匈奴、屠胡羯、滅氐人……開拓西域之地,又奪回河套平原,有大功於江山社稷,這是誰也抹殺不了的。

“諸位不必擔心,我乃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閣下玄孫,豈能與蠻夷勾結,敗壞了祖宗的名望呢?”

“士燮老賊不出兵也就罷了,百越蠻兵敢進荊州一步,本皇叔親統大軍討之,縱然是血濺沙場、馬革裹屍,也要保我大漢金甌無缺!”

當初士家遊說孫權、曹操,都被二人嚴詞拒絕了,就連士祉也下落不明,十有八九遭了毒手,十有八九是蕭逸幹的!

劉備一向以曹、孫、蕭為敵,處處都要比較著,人家都是硬骨頭,自己豈能失了氣節,這股心氣決不能輸!

可是南北夾攻、腹背受敵,劉備軍真心招架不住,如何想一個辦法,穩住南、北其中一方,再與另一方決戰,勝算可就大多了!

就在眾人愁眉不展,沒有應對計策之時,親兵們前來稟告,府門外又來了一位使者--郭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