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廣陵郡有三苦(第2/3頁)

不過這就需要在廣陵郡內開鑿幾條大渠道,引來沂、汜之水,其中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都是個天文數字,恐怕得把整個徐州動員起來才行,而有這個權力和魄力的,唯有徐州牧一人而已!

至於海風嗎,一半天災,一半人為,廣陵郡在西漢初年屬於吳國轄區,當時的吳王劉濞是個頗有手段的人物,他大量的招募流民,煮海熬鹽,並從中獲得豐厚的利潤,其財力之強,甚至超過了當時的西漢中央政府,這也是他後來發動叛亂的重要依仗,有錢,就是任性!

後來吳王劉濞雖然敗亡了,可是‘煮海熬鹽’的生產方式卻保存下來,而且規模日益擴大,到了漢武帝時期,實行鹽鐵專賣,還設置了管理海鹽的官屬,其重要性可見一般!

不過嗎,熬鹽就需要燒火,也就需要燃料,幾百年間,廣陵郡內的樹木幾乎被砍伐一空,無數的山嶺全被剃禿了腦袋,甚至連青草都被割走、曬幹,燒火用了,沒有這些樹木的遮擋,颶風登陸後自然是橫行無阻,想去那就去那,不光是一個廣陵郡,徐州各地都深受其害,百姓的房子不塌才怪呢!

“看來以後得讓徐州的百姓多生孩子、多種樹才行呀!”

蕭逸很快就給自己定下了一個施政的目標,要想恢復人口數量,就得多生孩子,這一點倒是不難,中國人是有名的生殖能力強大,只要讓他們吃飽喝足,再減少一些娛樂項目,天黑以後無事可做,自然就會可勁的生孩子了,不過植樹造林就要麻煩許多,到時候少不得裝神弄鬼,玩點非常手段才行!

…………………………………………………………………………………………………………………………………………………

“敢問老人家,這‘鹽老虎’又做何解呢?‘鹽鐵專賣’乃是孝武皇帝欽定的國策,朝廷上也設有專門的鹽鐵官,莫非還有人敢上下其手不成?”蕭逸深知,煮鹽和冶鐵就是這個時代的兩大經濟命脈,不客氣的說,誰掌控了鹽、鐵,誰就握住了半壁江山!

“鹽鐵專賣本是不假,而且國家有律法規定,一石海鹽折價800文,這是粟米價格的八倍,若是果真如此,我們這些漁民就是居荒地,頂飆風,也足以衣食無憂,可惜,這廣陵郡的天,不是大漢的天呀!

商賈們層層剝削,一石海鹽莫說800錢,就是200錢也難以拿到手呀,而且你看看,他們付給老漢的都是些什麽錢?”

說話間,老漢劉喜從懷裏摸出一個布袋,倒出十幾枚漢代通用的五珠錢,不過這些錢嗎,有的缺心,有的缺邊,有的幹脆就是一劈兩半,全是些劣錢!

自從漢武帝以來,天下通用的都是五珠錢,這種銅錢質量上好,重量也合適,外圓內方,攜帶方便,因此深受百姓的歡迎,兩漢的幣制也一直比較穩定!

到了漢靈帝時期,外戚、宦官當權,拼命的剝削百姓,強買強賣不說,不知那位高人給出的主意,把銅錢挖掉心,一分為二,成了‘缺心錢’和‘缺邊錢’,然後一枚當兩枚用,百姓們畏懼權勢,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下!

特權,永遠是貴族專有的,百姓們收下這些劣錢容易,要想再花出去可就難了,那怕兩枚當一枚用,那些商賈們也會再打上幾個折扣,甚至幹脆就拒收劣錢,長此以往,貴族富了,百姓苦了,天下也就亂了!

有人說了,這些劣錢我不收不行嗎?……答案是,還真不行!

就以這些漁民為例,他們辛辛苦苦熬煮出海鹽來,只能坐等那些商賈大戶來收購,如果自己販賣的話,一則國家律條不允許,因為鹽鐵是專賣的……,第二,百姓們也沒有長途販運的能力,一路上關卡林立,如果沒有一點勢力、背景的話,光是那些重稅你就受不了,還沒等走到目的地呢,貨物就會賠個幹凈,連內褲都剩不下!

海鹽賣不出價錢,因為戰亂的原因,糧食的價格卻是猛漲,就以關中為例,當初董卓為亂時,甚至出現過‘鬥米萬錢’的天價,徐州這裏也好不了多少,因此漁民們一直在生死線上苦苦掙紮,餓死者不計其數!

“如果只是缺錢、少錢,老漢咬咬牙也還能堅持,最可恨的是連這點救命錢都不給我們留呀,沿海一帶有很多的鹽梟,這些人手持利刃,明火執仗,專門搶劫漁民家裏煮好的海鹽,還屢屢殺傷人命,大家都畏懼的管他們叫‘鹽老虎!’”

說著劉喜掀開自己的衣襟,一道長長的暗黑色傷疤出現在胸膛上,就像一條大蜈蚣爬在那裏,猙獰恐怖,從痕跡上就可以看出,當初這道傷口是何等之深,“這就是那些鹽梟幹的好事,若不是老漢命大,早就一命歸西了!”

“鹽梟如此橫行無忌,當地的官府就不管嗎?據小子所知,廣陵郡太守-陳登可是一員幹才呀!”蕭逸還是一臉笑容,就像拉家常一般,不過提到‘陳登’二字時,順手摸了摸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