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後宮朝堂爾虞我詐(第2/2頁)

“我即位第二年,被釋放的鄭旺仍然堅持他的女兒生了皇子,因而謠言再起。他的同鄉王璽打通關節,闖到東安門,聲稱上奏當今天子‘國母’被囚禁的實情。

當時太後下令讓時任神機營統領的衛漢將鄭旺、王璽抓捕起來打入天牢。最終,他們二人被冠以妖言罪判了死刑。在那之後不久,我的母後鄭金蓮也死了。在浣衣局不慎墜井……”

江夏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他沒想到這個中有如此多的隱情。

朱厚照走到船艙內那張八仙桌的旁邊坐下,手中擺弄著桌上的茶杯道:“我雖然貴為天子,但是卻並不是想你想象中那樣可以隨心所欲。太後家族勢力究竟有多大我不清楚,但是絕對比你我想象的要大很多。

我給你舉一個例子。弘治元年二月,禦馬監左少監郭鏞請預選淑女,等我父皇在其中選了兩名女子為妃後。

當時的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讀謝遷就上言說:‘六宮之制,固所當備。而三年之憂,豈容頓忘。今山陵未畢,諒陰猶新,奈何遽有此事?’之後選妃一事便不了了之,我即位以後問過宮中老太監,他們告訴我當天父皇回到後宮以後太後和他大吵了一架,並且當著他的面讓她的貼身宮女給自己端了一杯鴆酒。”

顛覆!徹底的顛覆!

江夏還記得在後世曾經有人評選誰是最幸福的皇後,其中孝康敬皇後張氏便以絕對的優勢勝出。

縱觀整個明朝,只有孝宗是只有一個皇後,其余哪個皇帝不是後宮妃嬪眾多?

江夏一直以為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孝宗和張皇後太過恩愛,原來竟然是張皇後是個超級母老虎。

並且這母老虎的勢力也的確大到可怖。

那謝遷是何人?那乃是和他師父李東陽同為三大托孤大臣之一。三大孝宗托孤之臣,謝遷、劉健、李東陽。

世人都說“李公擅謀、劉公擅斷、謝公擅言。”

看來這話還真是有道理,就拿謝遷勸孝宗皇帝不納妃那話來說,翻譯成白話意思就是說,皇帝選妃,自然是應當的。但是,憲宗的陵墓尚未完工,皇帝居喪的草廬還是新的呢,怎麽就談起選妃的事來了?

要知道孝宗即位以後一向以“仁孝”著稱,謝遷那“孝”字逼朱佑樘打消納妃的念頭,這的確是讓人挑不出什麽錯來。

但實際上眾所皆知,皇帝納妃並非是什麽不效之舉,反而是國政的需要。帝皇必須子嗣多留,如此才可保宗親不起異心,於江山社稷有利。

若是謝遷真站在江山社稷的角度考慮,那他應該是支持朱佑樘納妃才對。由此可見,謝遷出言勸阻恐怕背後也有人指使。

“我登基以後一直被人詬病,說我親小人遠賢臣。為了中傷我,他們甚至還說我有短袖分桃之癖。

可是誰又知道我的無奈?我讓劉瑾領東廠、張永領神機營、魏彬領三千營、馬永成掌司禮監機密。他們說我寵溺宦官是個昏君,可是若非是如此,我又如何能坐穩這個皇位?”

朱厚照拍了拍江夏,笑著說道:“其實你不知道,真正讓那些人緊張的不是劉瑾權有多大,張永勢有多高。而是你出現了。”

“我?”江夏微微一怔,不解此為何意。

“對,就是你。”朱厚照得意地笑著,說道:“你替我解決邊軍軍餉之危、平復河南旱災、蝗災,替我查清雲南鹽稅貪墨之事。

如今我大明國庫充盈,而我英明之名也日漸傳遍大明。只要我英明之名越盛,他們就會越緊張。因為這樣一來他們就控制不了我了。”

“控制你?你是一國之君,又怎麽會被人控制?”江夏覺得自己越聽越聽不懂了。

朱厚照搖了搖頭,他看著江夏道:“大哥,你雖然聰明,謀略也深。但是你畢竟進入朝堂的時間太短,很多事你可能還不明白,不過沒關系,慢慢你就會明白的。今日的事就說到這裏,以後我們也別在提起了。”

江夏點點頭,他很想跟朱厚照說“絕目草”的事,不過卻又覺得自己沒有真憑實據不能妄自對太後下斷言,所以江夏只能先將此事隱匿,等到日後查明證據了再將此事告訴給朱厚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