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老爺,你贏了(第8/67頁)

蕭瑀被打發了,但是,被打發的不止他一個,還有一個叫楊子崇的,論起輩分,楊廣還要叫他叔叔,此人是楊堅的族弟。楊子崇在楊廣到汾陽宮的時候,就知道突厥要作亂,於是屢次勸諫楊廣,說皇上咱走吧,回京師吧,不要惹麻煩。結果事發之後,楊廣怎麽對他的呢?楊廣說:“子崇怯懦,驚動眾心,不可居爪牙之官。”然後,楊廣將其外放為離石郡守。

楊廣這種行為,叫做惱羞成怒,楊子崇是屬於揭了他瘡疤的,所以不能留著。歷史上倒是有個人跟楊廣很像,三國人物,大家都很熟,對咯,袁紹。

官渡之戰的時候,袁紹有個謀士叫田豐,戰前勸袁紹要跟曹操打持久戰,不用輕易決戰,結果袁紹不聽,把他打入大牢。後來袁紹官渡之戰失敗,有人跟田豐說,你看你說對了吧,這回你要被重用咯。結果田豐說:“若軍有利,吾必全,今軍敗,吾其死矣。”然後,如田豐所料,紹還,謂左右曰:“吾不用田豐言,果為所笑。”遂殺之。歷史啊,總是這樣一次一次的輪回。

但是,楊廣的雁門之圍,倒是讓我想起了另一個人,西漢的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他也跟楊廣碰過類似的事兒,他被匈奴人圍過,史稱“白登之圍”。

白登之圍的大概過程是這樣的:

剛開始漢軍節節勝利,匈奴屢戰屢敗,於是劉邦就派使者去冒頓單於那刺探軍情,一連十幾批,回來都說沒問題,可以打。為什麽沒問題呢?因為冒頓單於早有準備,將精兵強將隱藏,在外面放些老弱病殘,所以,不管是第幾批使者,看到的都是一樣的場景,都認為匈奴被打殘了,不復能戰了,劉邦要出兵,一定會大獲全勝了。劉邦也有些飄飄然,不知所以,當時就想進兵。

也有清醒的,有個叫婁敬的——上文我們介紹過他,就是那位說出東都“有德則易以王,無德則易以亡”的哥們;他就覺得有貓膩,當時對劉邦是這麽說的:“兩國相擊,此宜誇矜見所長。今臣往,徒見羸瘠老弱,此必欲見短,伏奇兵以爭利。愚以為匈奴不可擊也。”他認為匈奴一定有詐,正常情況炫耀軍威的,現在都擺著老弱病殘,這不是有伏兵麽?所以,不同意劉邦進兵,但是,劉邦當時已經被勝利沖昏了頭腦,聽不進去,就把他下了大獄,然後進兵。

結果咧,如婁敬所料,劉邦倒黴了,匈奴有伏兵,劉邦被圍困在白登,處境極為危殆,這就是著名的“白登之圍”。

後來劉邦脫圍,還是靠了陳平一點小伎倆。脫圍之後,劉邦是什麽反應呢?劉邦到了廣武,立即赦免婁敬,然後對其道歉,並表示已經殺了此前說能夠進兵的那十幾個人:“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吾皆已斬前使十輩言可擊者矣。”然後,封婁敬二千戶,關內侯,號為建信侯。後來,婁敬還成為了劉邦的心腹大臣,漢朝初年跟匈奴的和親政策,就是婁敬一手主導的。

怎麽樣?同樣是一開始沒有聽取臣下的意見,同樣是倒了大黴,同樣遭遇圍困,同樣脫圍而出,但是,面對先前勸諫的大臣,楊廣和劉邦,處置的方式卻是大相徑庭。楊廣惱羞成怒,將楊子崇貶出京城,而劉邦呢,則非常大度的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並用行動撫慰了被錯誤對待的婁敬,並將那幾個聲言可擊的使者給殺了。所以,這就是為什麽楊廣是亡國之君,而劉邦,則能是開國之君。

雁門之圍,只是楊廣倒黴的開始,突厥沒有滅掉他,滅掉他的,是他自己。

驢老爺,你贏了!

瓦崗風雲Ⅰ——翟知足

雖說最終要滅亡楊廣的是他自己,但是,任何一個王朝的滅亡,總是自殺和他殺的結合品。

隋末已然是天下大亂了,《隋唐演義》說有十八路反王,其實,這還說少了,當時大大小小的反政府武裝加一塊,數量遠不止十八而已,當然,在這十八路反軍中,勢力最大的,是瓦崗軍。

《隋唐演義》裏說,瓦崗軍的老大是善使三板斧的混世魔王程咬金,當然,這不符合歷史,實際上,歷史上的程咬金不過是瓦崗軍中的小字輩,論資排輩,還真輪不著他。瓦崗軍真正的老大,是《隋唐演義》裏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他的名字,叫做翟讓。

翟讓其人,他的早年經歷我們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個官兒,是東郡的法曹。法曹是個什麽樣的官兒呢?《新唐書》說:法曹,司法參軍事,掌鞫獄麗法,督盜賊,知贓賄沒入。總的來說,這個官兒管得還挺寬,兼有現在法院、檢察院和公安部門的職能。在地方上,翟讓也大小算是個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