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爭議的君王,最具爭議的登場(第8/43頁)

原本楊俊是並州總管,因為中了毒,生了病,只能回京就醫。被老婆下毒已經夠倒黴了,更倒黴的是,回來之後,楊俊就被楊堅給免了官。

為啥呢?因為楊俊在任上驕奢淫逸,深為楊堅不滿,而在楊堅看來,他之所以中毒,也是咎由自取,而且丟盡了皇家臉面,這樣的不孝子,要他何用?

當時很多人,包括楊素在內,都為楊俊求情,認為楊俊本性不壞,因為奢侈的緣故而被免官,似乎責之太苛,結果楊堅根本不鳥,還用“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大道理回絕了楊素:“我是五兒之父,非兆民炎父?若如公意,何不別制天子兒律!以周公之為人,尚誅管、蔡,我誠不及周公遠矣,安能虧法乎!”

楊俊被免了官,病得更重了,最後派使者上表入謝。本以為楊堅會看在自己可憐的份上,寬恕了自己的罪過,結果,令楊俊萬萬沒想到的是,他此次謝罪,等來的卻是楊堅又一番毫不容情的斥責:“我戮力關塞,創茲大業,作訓垂範,庶臣下守之而不失。汝為吾子,而欲敗之,不知何以責汝!”

老爹不原諒自己,楊俊萬分恐懼,他的病,也只能更重了。後在開皇二十年,楊俊在秦王府邸抑郁而終。

楊俊死後,楊堅只是象征性哭了兩聲,而後就下令把王府內奢華的東西,全部焚毀,送葬的用品,也是至為簡單。不久後,楊俊的手下請求為他立碑,結果楊堅一口拒絕,冷冰冰的訓道:“欲求名,一卷史書足矣,何用碑為?若子孫不能保家,徒與人作鎮石耳。”

兒子犯了錯,父親教訓兩句,這原本並不稀奇,但像楊堅這樣,自始至終,毫無垂憫之意的,在歷史上確實也不多見。

楊俊的弟弟楊秀,也不比楊俊運氣到哪去,而他倒黴的原因,則比較另類,就是太能耐。

楊秀這個人是有些本事的,《資治通鑒》說他“容貌瑰偉,有膽氣,好武藝”,要做比較的話,比較像曹操的二子曹彰;不同點是,楊秀意氣形於色,有野心。楊堅對這個兒子也很擔心,擔心什麽呢?擔心他會造反。楊堅還曾對獨孤皇後說過這事,說這小子將來沒好下場,我活著可能還沒事兒,我死了一準兒出事兒。

因為這個道理,楊堅對楊秀就格外嚴厲。

楊秀曾經跟兵部侍郎元衡交好,曾請求讓元衡輔佐自己,但楊堅表示反對。

後來,在一次戰爭中,因為楊秀任用了一個寵臣叫萬智光,讓楊堅非常不爽,當時就下詔斥責楊秀,說他“所用非人”。後來,此事還被楊堅上綱上線,他曾這樣對大臣發表對此事的意見:“壞我法者,必在子孫乎?譬如猛獸,物不能害,反為毛間蟲所損食耳。”這番話,自然就很惡毒了,自己的兒子不過是任用了一個親信,楊堅就把他罵成是“毛間蟲”,還說是“壞我法者”。

還沒完,此後,楊堅就奪走了楊秀的部分兵權。

所謂“人比人,氣死人”,楊秀也沒犯多大錯誤,卻被楊堅防賊似的這麽防,而他的老弟楊諒,則不管做錯了什麽,楊堅都不會跟他置氣。

楊堅是怎麽對待楊諒的呢?《資治通鑒》說:“漢王諒有寵於高祖,為並州總管,自山以東,至於滄海,南距黃河,五十二州皆隸焉;特許以便宜從事,不拘律令。”這段話有兩點:一、給的地盤大,二、給的自由度大。

同志們,楊堅是何等樣人?楊諒這受寵程度,還用多說嗎?

有人可能有疑惑了,楊堅寵楊諒,會不會是因為楊諒有本事呢?很不幸,答錯。在楊堅的幾個兒子中,楊諒就算不是最沒本事的,起碼也是最沒本事的之一。

舉個例子吧。其後的開皇十九年,突厥進犯邊境,當時楊堅任其為行軍元帥,結果這位行軍元帥架子忒大,居然自始至終,沒有去過軍中……

主帥不到軍中,此戰的結果可想而知,自是輸了個稀裏嘩啦。輸了個稀裏嘩啦後,楊堅當然很不爽,就把相關人員一一治了罪,其中包括楊諒的親信愛將八十多人——但是,唯有主帥楊諒,卻屁事兒都沒有。

然後更奇妙的事兒來了。就說楊堅此人,是眼裏不揉沙子的,說一就是一,絕不容什麽徇情枉法,而且人人了解這一點,所以,幾乎沒人敢在這方面造次,惟獨楊諒例外。楊諒聽說自己手下八十多個人都被清算,自然是不爽,然後就上奏楊堅,說老爸給個面子,留下他們吧。

結果大家猜楊堅什麽反應?楊堅的反應是,怒曰:“爾為籓王,惟當敬依朝命,何得私論宿舊,廢國家憲法邪!嗟乎小子,爾一旦無我,或欲妄動,彼取爾如籠內雞雛耳,何用腹心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