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新秩序(第3/10頁)

從“皇後儀衛”這四個字可以看出,北周對與突厥的關系,是何等重視。

這次迎親進行的順利否呢?很遺憾的說,很不順利。

宇文純幾個好容易千難萬險的去了突厥,用最盛大的儀式去迎親,結果,看見的是木杵可汗那張可惡的臉。木杵可汗又變卦了,而且,相比上一次的被動變卦(那次是北齊主動去找突厥),這次是主動變卦。宇文純是在公元566年二月出發前往突厥的,結果,該年五月,恬不知恥的木杵可汗,居然主動派遣使者去了北齊,而北齊方面當然也不傻,一看就懂了,立即派了使者王季高,帶了大量聘禮,前去求婚。於是,木杵可汗見了人家的真金白銀,收了雙份禮,準備悔婚,當即就打算把女兒嫁到北齊去。

就苦了北周的幾個使者了,求婚不成,宇文純等幾個使者,還被木杵可汗扣在了突厥,扣押了好兩年……

這事兒後來怎麽結束的呢?公元568年,突厥發生了一件事——會大雷風,壞其穹廬,旬日不止。大家知道,突厥是遊牧民族,住的是帳篷,這大風刮了十好幾天還不停,那可不“鍋蓋”都得被掀了嗎?

木杵可汗慌了,這次不大不小的天災,在他看來,這是“天譴”了,是老天對他多次出爾反爾,尤其是這次出爾反爾(這次確實情節比較惡劣)的譴責,他猛然間想起了當年楊薦對他說的那句話:“如何今日遽欲背恩忘義,獨不愧鬼神乎?”(正好,楊薦也在被扣押的使者之類)

木杵可汗確實不要臉,但是,他也確實怕鬼,他終於決定履行婚約了——木杆懼,以為天譴,即備禮送其女於周,純等奉之以歸。三月,癸卯,至長安,周主行親迎之禮。甲辰,周大赦。

木杵可汗不要臉到這種程度,宇文邕該隆重接待還是隆重接待,沒辦法,人家不要臉,那是因為人家有不要臉的資本啊!

不要臉的木杵可汗,在突厥日漸強大的過程中,做出了卓絕的貢獻,然後,他死了,接替他的位置的,乃是他的弟弟他缽可汗。

他缽可汗繼承的是一個強大的國家,當時突厥“控弦數十萬,中國憚之”;而在跟兩個中原鄰國的交往中,由於木杵可汗的不要臉,突厥也是大得其利——自俟斤以來,其國富強,有淩轢中夏之志。朝廷既與之和親,歲給繒絮、錦彩十萬段。突厥在京師者,又待以優禮,衣錦食肉,常以千數。齊人懼其寇掠,亦傾府藏以給之。

為此,他缽可汗曾經牛逼哄哄的表示:“但使我在南兩個兒孝順,何憂無物邪?”這副嘴臉,眼見是比其兄還可惡,同志們看到這句話,一定有一種要抽他的沖動吧,但有啥辦法呢?讓他囂張著吧。

當然了,他缽可汗的得意持續不了多長時間了,因為,北朝東西分裂的局面即將進入尾聲,而一旦北方重歸一統,突厥這樣左右逢源的局勢,就會徹底成為歷史,而到時候,他缽可汗面對的就不是“在南兩個兒”了。公元577年,宇文邕出兵滅亡了北齊,北方的分裂局面徹底終結,而突厥坐在那裏都有錢收的好日子,也就此一去不回頭了。

他缽可汗對此極為恐慌,他收留了從馬邑逃奔他的北齊範陽王高紹義,並將其立為“齊帝”,並將北方齊人盡收麾下,又派人跟營州刺史高寶寧聯絡,然後叫囂要為北齊報仇,然後,在公元578年,他缽可汗率軍入寇幽州。

該年四月,突厥進犯,北周柱國劉雄兵敗被殺,舉朝震動。

該年五月,宇文邕率領諸軍北伐突厥,“遣柱國原公姬願、東平公神舉等將兵五道俱入”,意圖報此幽州遇襲之仇。

這場戰事,可以說是突厥和北周關系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在此之前,北周是哭著鬧著求著突厥,生怕他們不舒服,一味忍讓;而突厥呢,又借著東西之爭的東風,大得其利,賺得不亦樂乎,而且,多次給北周上眼藥,甩臉子;然而,如今,一切都變了,北齊沒了,北周統一了北方,突厥的好日子過去了,而北周一味忍讓、一味退縮的時代也過去了,接下來,就到了真刀真槍見真章的時候了。

然而,很可惜,這樣一場標志性的戰役,並沒有能夠真正打起來,宇文邕並沒有能夠真的帶兵討平突厥,因為,大軍剛走到半路,宇文邕就病了,而後,大軍匆匆南返,緊接著,在閏五月初一,宇文邕病逝了,這次北伐,於是半道擱淺。

宇文邕去世的消息,助長了突厥和北齊余黨的氣焰,剛剛稱帝的高紹義,就認為此乃天助;而且,好消息一個接著一個,不久後,幽州人盧昌期,也起兵據範陽,迎接高紹義;於是,高紹義帶著突厥軍,前往範陽。

北周方面見此,乃派遣宇文神舉領軍討伐盧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