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新秩序(第2/10頁)

然後,這門婚事磕磕絆絆,總算定下來了,於是,北周就要跟突厥合作,一塊去東征北齊了——這便是我們前面講過的楊忠發動的“晉陽之圍”了。

一開始呢,木杵可汗是帶了十萬人馬來跟楊忠會合的,結果到了第二年正月,楊忠真的殺到了晉陽城下,木杵可汗卻帶著他的兵馬遠遠的站到了一邊,看景兒去了。當然,他們這麽大老遠的來,不能光看個景兒,也得意思意思,撈點兒實惠,於是,木杵可汗縱兵劫掠,洗劫了一番後,方才心滿意足的回國了。

這次木杵可汗撈了多少呢?突厥引兵出塞,縱兵大掠,自晉陽以往七百馀裏,人畜無遺。撈得多了吧?多也沒用,大冷天的,你也不好帶嘛,所以,歸國之際,突厥也是大大的受了番折磨——突厥還至陘嶺,凍滑,乃輔氈以度。胡馬寒瘦,膝已下皆無毛,比至長城,馬死且盡,截槊杖之以歸。(為了返回,軍馬死了一大堆,幾乎死絕了,最後還是駕著槊回去的,可見有多慘)

當然了,突厥再慘,也沒有楊忠慘,楊忠同志很是憤怒啊,奶奶的,說好一塊打的,老子打得要死要活,突厥這幫家夥拿了錢不辦事,不但不辦事,還自顧自搶劫去了,這口氣咽不下去啊。所以,楊忠回朝後就跟宇文邕告狀了,說突厥這個不靠譜啊,根本不難對付嘛,咱不能任他們宰割了:“突厥甲兵惡,賞罰輕,首領多而無法令,何謂難制馭?由比者使人妄道其強盛,欲令國家厚其使者,身往重取其報。朝廷受其虛言,將士望風畏懾。但虜態詐健,而實易與耳。今以臣觀之,前後使人皆可斬也。”

楊忠這意思,不單是不要跟突厥合作了,相反,還得要幹掉他們。宇文邕豈能不知突厥不靠譜?但是,楊忠這番話說得更不靠譜啊!

怎麽說呢?北周跟突厥結盟,其實,本質上講,並不是指望突厥能幫北周怎麽怎麽賣命,這個呢,誰都知道不靠譜,真正的目的是什麽呢?很簡單,為了防止突厥跟北齊結盟嘛!突厥這個朋友,雖然很不地道,但是,如果這個朋友變成了敵人,你就會發現,“不地道”還是可以忍受的,就怕“不地道”變成了“老來鬧”,那就要命了。

所以呢,北周跟突厥結盟,真正的目的,恐怕是另外兩個字——綏靖。

因此呢,宇文邕根本不可能采納楊忠的一時氣話,小不忍則亂大謀,突厥不要臉歸不要臉,得罪他就要不得了。

很快,楊忠就能理解宇文邕的想法了,因為,就在次年八月,楊忠準備出動的時候,就因為突厥已經采取了行動,而半道終止了。突厥采取了什麽行動呢?一如既往,搶嘛!(突厥寇齊幽州,眾十馀萬,入長城,大掠而還。)

這突厥搶的得虧是北齊,要是搶的是北周,隔三差五來一趟,受得了嗎?

後來呢,北周跟北齊的情況,我們也都知道了;高湛這個慫包軟蛋,對晉陽之圍那是心悸猶存啊,就怕北周和突厥再來那麽一下,為了暫時實現和平,他就以宇文護的母親為誘餌,跟北周談判。宇文護同志,其實對北齊送還其母,還是有所感激的,也想一度罷兵休戰,但是,讓高湛傷心的是,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光宇文護想罷兵沒用啊,那邊突厥,不還沒同意嗎?

突厥大概是這年入長城搶了一番後,覺得賺到了,當然,“賺到”不等於“賺夠”,既然有這好事,何妨再來一次呢?但是,又覺得單槍匹馬再來一次,北齊有防備,不好整,所以,得找個幫手,分散北齊的注意力,以便他們更好的利用時機發筆洋財,而這個幫手,現成的,不就是北周嗎?

於是,突厥自幽州還,留屯塞北,更集諸部兵,遣使告周,欲與共擊齊如前約。以前出兵討伐北齊,都是北周去求著突厥;這回不一樣了,改突厥要求北周了,而且,突厥的態度還極為積極,還沒等北周答復呢,就自顧自的再度出兵了——閏月,乙巳,突厥寇齊幽州。

然後呢?晉公護新得其母,未欲伐齊;又恐負突厥約,更生邊患,不得已,征二十四軍及左右廂散隸秦、隴、巴、蜀之兵並羌、胡內附者,凡二十萬人。(宇文護其實不想去,但不去也得去,最後還是集結了各族二十萬兵力)

瞅瞅,從這句話,大家能明白為什麽北周明明知道突厥不靠譜,還要跟他們合作了吧?最主要的原因,是怕“更生邊患”啊。而且,北周對這個“邊患”怕到什麽程度呢?怕到哪怕調動全國大軍,來一次大規模東征都在所不惜。

當然了,這次東征失敗了,不過於突厥而言,反正也沒損失,樂見其事。

次年,為了履行婚約,北周出動了大量使者,前去突厥迎親——二月,辛醜,周遣陳公純、許公貴、神武公竇毅、南陽公楊薦等備皇後儀衛行殿,並六宮百二十人,詣突厥可汗牙帳逆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