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身登九五(十三)(第2/2頁)

此外包括教育、醫療、交通等各個領域他也都要有著一個總體上的規劃,前兩樣事關民生基礎在燕地之中已經有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措施,之後只需要在此基礎之上進行改良與推廣。重要的是交通方面,劉毅也有了開辟京杭大運河的想法,由此來使得南北之間的交流變得更為便捷,但若想行此舉他此時最欠缺的就是人力,雖說經過不懈的努力和各種政策的實行此時大漢的人口較之另一個時空增加了很多,但要與隋唐之時相比無疑還有著很大的差距,且這方面是無法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的,根據前一次人口清查的數字,倘若將一切都理想化想要達到隋唐的標準亦要經過將近百年的努力,劉毅有生之年怕是見不到那種盛景了,也只有通過先進的科技說不得才能可補人力之不足。

自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學說就成了歷朝歷代統治的基礎,直至明清之時達到巔峰跨度有兩千多年,不得不說它對維護封建集權統治是極有益處的,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點,劉毅在治理各州的過程中也是將儒家理論奉為經典,稍有區別便在他更為突出了孟子的地位,尤其是那句“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與亂世之中這個思想得到了百姓最為廣泛的擁護,亦在燕地對各處的順利接收起到了收攏人心的巨大作用,今後仍將是主流思想所在。

當然有過後世經歷的劉毅並不會一味的以儒術為尊,此時在燕地學術討論的氣氛是比較開明的,其中墨家的作用最為明顯,無論是在軍事還是生產領域它的貢獻都無人敢加以質疑。所謂“一花獨放不是春。”尤其是在思想領域,劉毅希望可以營造出一種相對寬松的環境,不讓後繼者受到太多這方面的禁錮。就這個思路他與鄭玄蔡邕孔融等人都有過深入的探討,有的時候氣氛還十分熱烈,與學術討論之中這些大儒是不會因為劉毅的身份而有絲毫退讓的,而他們的想法往往也能夠代表絕大多數的讀書人,亦是大漢此時主流思想的方向。

這場學術討論到了最後雙方都做出了一定的妥協,儒學為體,它學為用作為一種核心思想被固定了下來,那些所謂“奇技淫巧”不會再被社會主流所忽視!論及學術水平劉毅自是拍馬難及這幾位當今大儒,說道旁征博引高談闊論更是不如,但朗生也有自己的優勢,那便是燕地民生治政等各個方面成功的事實。此處便是鄭、蔡、孔等人也不能否認的,有此作為依據劉毅的話自然就具備了很強的說服力。

在這樣一場爭論與討論之中劉毅寬廣的心胸氣度與嚴謹的態度是最讓三人欣賞的,他絲毫不會擺出大漢燕王或是皇者的架子來強加於人,反而對於自己思慮不足之處能夠有著清醒的反思。當然他也不會因為蔡邕尊長的身份就放棄自己的觀點,“道理越辯越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道路”等等所言往往讓人眼前一亮,到了最後眾人對這般的討論氣氛都是倍加贊賞,並要將之推廣到幽州書院之中。

有了核心的理論思想,劉毅的所有施政綱要和制度將會變得更為清晰,在今後亦會通過教育與宣傳各種手段將之普及到一眾官員之中,並隨著實踐之中出現的問題而不斷完善。正是這一番舉措對今後大漢王朝的思想領域形成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大書與史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