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身登九五(十三)

登基之事對於如今的劉毅而言只是水到渠成,有楊彪蔡邕劉虞等一眾老臣和陳群鐘繇等麾下才子勞心勞力,加之大漢名儒鄭玄孔融都會為他搖旗呐喊,無論是名分還是禮法上都不會有絲毫的缺憾。現在他要思索的是如何利用此事去推動自己一系列新政策的執行,這些措施在劉毅心中醞釀已久並已經開始在燕地有了一些嘗試性的推廣,目前看來效果還頗能符合他的想象,在將來更能對大漢起到深遠影響。

自主政幽州開始,劉毅就開始有意識的加強寒門學子的地位,歷史上西晉的八王之亂導致五胡亂中華究其根源就是因為士族的實力太過強大又沒有人才的產生,梯隊制度更是紊亂之極。有鑒於此朗生是絕不會讓歷史再度重演的,一個符合時代的人才甄選方式對於國家根基的穩定有著極其關鍵的作用,也需要他在此中花費更多的心血。

在原先的歷史時空之中科舉制度盛行與隋唐之時,但它的存在有著一個重要的前提,與之前的亂世紛爭中固有的士族制度遭受到了沉重的打擊,這對新制度的實行無疑起到了推動作用。可在此時的漢末雖經劉毅幾番努力但士族在朝中所占據的分量依舊是舉足輕重,倘若此時就開科取士不用說定會受到他們的阻礙,一國之君一言九鼎但有時也要迫於形勢去做出一些妥協。劉毅亦要衡量其中的輕重,為九五之尊很大的學問就在於平衡治下各方面力量,使之對自己有利。

江山還未一統之前,朗生只有把握做到讓開科取士這種方式成為朝廷甄選人才的半壁江山,但要以之將推舉辟舉盡數代替卻還需要一段時間去加以完成,整個社會亦要通過一個階段來接受這種全新的方式,不過無論如何此法都必須要推行開來,幽州書院亦會自然而然的成為朗生最好的試點,萬余學子也將成為他推動改革的最大動力。

相對而言重農輕商的思想因為劉毅的努力以及實際取的成效有了很大的消弱,在燕王治下商人們已經開始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甚至一些商會的雛形都開始出現,隨著西域使團的回歸,漢族商人不僅和邊疆異族的交流越來越多,亦有不少眼光高遠之人將目標放在了域外!所謂商人逐利,只要有了豐厚的利潤他們將能發揮出巨大的潛能。對此劉毅樂見其成但也定要通過法律手段去加以協調控制,相信今後在大漢打開海路之後商人在社會之中扮演的角色與地位還會有提高。

器具所的設立使得大漢的科技水平尤其是在工具這一塊較另一個時空之中有了長足的進步,燕王重視能工巧匠也使得“工”這個概念有了新的含義,目前為燕軍打造器械以及船舶等物資的部門皆帶上了一些後世工廠的色彩,在這些部門之中工作的這些工匠是有著固定收入的,平時亦不用務農,他們的報酬和工資頗為類似,但在家中還是有著屬於自己的田地,並未完全脫離“農”這個範疇,雖說比起一般農戶他們的收入還要稍稍過之,不過田地對百姓可是意義非凡,想在思想上將之徹底改造還需要不斷的教育與事業的繼續發展。

後世強大的國家必須要擁有強盛的工業,歷次革新推動人類歷史進步也皆是先從這個領域產生變革,也許對於漢末這個時代推動工業的發展還有點太過超前,但劉毅亦要為後世留下更多的機會。眼前這批手工業者能夠專心一致的從事器具所中安排的工作多半還是因為戰爭的需要及燕王對海域的重視,戰爭狀態不可能一直延續下去,如何讓有了一些勢頭的工業繼續良好的發展下去就成了劉毅必須要研究的課題,且在三省六部正是實行之後器具所的定位亦要有所變化。

按照常理此處肯定是要掛在工部之下,經過幾年的磨合似陳群鐘繇簡雍等人都可以擔當工部尚書的角色,不過在劉毅的構想之中還是想成立一個獨立與六部之外類似後世中科院的一個機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就是用在這個時代也極為正確,倘若沒有器具所,前番與曹操劉備等人的兩線作戰劉毅就不會如此輕易的取得今日大勝的局面。

軍械、器械、運輸工具,這些包含科技因素最多的方面在燕軍戰力組成之中所占的比重已經越來越大,這一點在大戰之中體現的很是明顯,操練戰陣實戰經驗皆難分軒輊,可就是憑借器械方面的優勢燕軍就能在對戰之中將相同人數的曹軍壓在下風,由此而衍生出的多兵種協作配合更在不斷的鞏固提升之中,相信隨著燕地軍用科技的不斷進步劉毅在軍事上的優勢還將更為明顯!而這也只是器具所一方面的功能,幽州各州在經歷了產量飛速提高到平穩發展一段時日之後,這兩年增產的勢頭又開始明顯起來,除了各期農訓班在推廣農業知識的努力以及農事局關於農業技術的研究之外器具所關於農具以及灌溉工具的革新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一國最為堅實的基礎,農業在此時還是位居第一的,因此對器具所劉毅必須給予極大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