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考察】(第2/2頁)

“華工博物館?這個主意很好。”周赫煊說。

柯布西耶不僅是建築設計師,更是一位建築規劃師,他說道:“我初步的構想,是開辟南邊那塊荒地作為陵園墓地,可能會占用少許農田,紀念碑修在博物館和墓地中間偏南的位置。按照你的要求,大門面向東邊修建,入門處可以設立華工塑像,道路兩邊各立一座。如果按照這種想法來修建陵園,包括博物館在內,總造價可能要在500萬法郎以上。”

500萬金法郎,按照現在的匯率,大概就是20萬大洋,這點錢周赫煊還是出得起的。

當然,還有尋找、移葬華工屍骨的錢要另算,這也是很大的一筆開支。

不過嘛,美國的經濟危機,再過幾個月就要傳播到法國。到時候差不多陵園就該開工了,正好可以再省些預算,廉價工人隨便都能雇到。

接下來半個月,周赫煊開始在法國講學。他想要讓法國人重視華工,讓法國人尊重在法華人,就必須給面子接受法國高校的邀請。每次講學結束後,他都要提起華工的功勞,讓華工的事跡更加深入人心。

這種做法的效果很好,至少許多高校的學生和老師,都對華人印象大為改觀。

從巴黎的大學,周赫煊一直講學講到斯特拉斯堡,都靠近德國邊境了。

在斯德拉斯堡第二大學,周赫煊會見了年鑒學派的兩位史學家費弗爾和布洛赫,三人進行了深入的學術交流。與此同時,費弗爾和布洛赫也接受邀請,答應擔任北平研究院的榮譽會員,並於今年夏天前往中國進行學術交流。

費弗爾他們的年鑒學派雖然搞得風風火火,但說實話,仍舊屬於史學界的非主流派別。如今歐洲的史學界主流,是以孔泰為代表的實證主義史學,以及蘭克為代表的蘭克學派。

特別是蘭克學派,在中國的影響極大。中國30年代的史學研究,遵循的就是蘭克學派路線,民國中期的史學大家,都可以稱為蘭克的徒子徒孫。

周赫煊在斯特拉斯堡逗留三日,正準備離開,中國駐德公使和柏林大學突然發來邀請,希望他能夠去德國也走一圈。

民國時期就是這樣,由於交通不便,出趟遠門非常困難。

因此,不管是哪個國家的學者做跨洲旅行,都要盡可能的到處轉轉。去年張伯苓赴歐講學,就一口氣跑了好幾個國家,似乎不多走走顯得太虧本,浪費了昂貴的船票。

周赫煊欣然前往柏林,出乎意料的見到一位大人物——愛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