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五章 風急浪險

李績和李素領著兩萬將士踏上了回家的歸途。

一場記入史冊的大戰,已然到了尾聲。這一戰改變了太多人的命運,自負剛愎的李世民在遼東戰場上終於被現實狠狠扇了一巴掌,甚至折損了他的壽數。李世民最大的敵人泉蓋蘇文原本應該志得意滿地回到都城,享受大權在握的快感,卻意外地被那個外表恭順窩囊,實則暗藏殺心的高藏一刀砍了腦袋。

而李績和李素奉旨斷後,卻陰差陽錯立下了潑天的大功,李素的謀劃,李績的果決,唐軍僅僅靠兩萬輕騎便輕易攻破了高句麗的都城,並且將都城占領了兩天。

不得不說,這個功勞委實太耀眼了,哪怕敵國的都城只被他們占領了短短兩日,也是足夠載入青史的,大唐史官的妙筆如果不那麽苛刻的話,李績和李素的名字足堪與漢代僅率八百孤軍深入草原,並打下匈奴單於牙帳的冠軍侯霍去病相比,封狼居胥之榮,古往今來鮮有。

撤退的兩萬將士顯然也明白自己這次立下的功勞有多大,所以在朝金城港開拔的路上,每個人喜笑顏開,他們知道,回到長安後,陛下的封賞必將無比隆厚,因為在這場已經注定了戰敗結局的戰爭裏,他們,是僅有的亮點,無論出於政治目的還是大唐上國的尊嚴,陛下都會重重封賞他們,用這場勝利告訴天下萬邦藩屬,朕並沒有輸,朕發起的東征是在打入敵國都城後才撤軍的。而李績和李素率領的打入敵國都城的兩萬將士,必將被陛下立為一根勝利的標杆。

前路平坦,前程光明,將士們的心情自然雀躍飛揚。

只不過,作為主帥的李績和李素,二人臉上卻見不到太高興的神色,反而有股若隱若現的憂慮。

新羅邊境大營距離金城港只有二百余裏,策馬飛馳之下,數個時辰便至。

金城港是一座靠海的小城,城池破敗且簡陋,城池裏面的人口大約不過一萬,城中規模僅只後世一個小鎮大小,在新羅女王的帶領下,李績率所部下馬步行進城,城內百姓紛紛跪地見禮,女王一臉高傲,目不斜視,從城中直接穿行而過,來到城東的海邊碼頭上。

相比城內的蕭條窮苦,城東的碼頭卻繁忙許多,許多不明國籍的海船停泊在海邊,忙著裝卸貨物,打著赤膊的新羅漢子喊著口號,將一堆堆貨物搬到船上,旁邊的官員垂頭埋首記錄著貨物的進出清單,正中的碼頭口岸邊,無數明黃色旌旗迎風招展,百余艘戰船零零散散分布在碼頭外的近海處,戰船如雲,風帆林立。一名身材魁碩的中年大漢披戴鎧甲,靜靜地站在碼頭的岸邊,兩側亦有許多大唐將士列隊雁形展開。

李績和李素認識這名將軍,急忙快走幾步迎上,三人互相見禮。

此人正是鄖國公滄海道行軍大總管張亮。

雖名為“亮”,其實名字並無半分亮點,不過在這貞觀朝裏,張亮可謂名聲赫赫,他是淩煙閣功臣之一,排名第十六。如果李世民心血來潮辦個閱文集團的話,張亮至少也是白金主神了。

張亮朝李績行禮時尤為恭敬,雙手為揖,腰彎得很深,神情滿是敬服。

不僅僅因為李績這一戰打入敵國都城的功勞,更重要的是,張亮從隋末時期便是李績的部將,二人當初同在李密帳下,張亮便是李績的直屬部將,後來李績投唐,張亮也跟著過去,李績受到李淵李世民重用後,也是他將張亮推薦進秦王府,玄武門事變之前,李世民派張亮秘密潛入洛陽招兵買馬,後來事泄被李元吉拿住,張亮在獄中受盡酷刑,卻咬緊牙未曾招出李世民這個幕後黑手,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念其功勞,從此官運亨通,平步青雲。

當然,無論張亮的名聲多大,比起李績還是弱了幾分,李績是如今大唐軍方的名將,其用兵韜略僅次於戰神李靖,實實在在的軍方二號人物,張亮近年雖多有驕狂,然則在李績面前還是老老實實不敢放肆。

“末將拜見大將軍,將軍此戰名揚天下,世人皆驚,末將拜服。”張亮開口第一句話便是無比的恭敬。

李績笑了笑,道:“你如今已是刑部尚書,爵封國公,亦與老夫同列淩煙閣功臣,早已與老夫平起平坐,無須自稱‘末將’。”

張亮恭謹道:“末將從隋末之時便是大將軍的部將,一輩子都是大將軍的部將,名位縱然再高,亦不敢與大將軍平起平坐。”

李績笑道:“不說這些了,來,快與老夫見過新羅女王殿下,此次能夠安然抽身,女王殿下幫了大忙。”

張亮急忙與一旁含笑不語的新羅女王見禮。

最後才輪到李素上前主動與張亮見禮。

李素與張亮並不熟,當初在長安時曾經有過一段交集,不過那時張亮比較冷漠,直到李素後來與李績認了親之後,每逢年節兩家才互送節禮,有了些許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