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一章 聖心難測(第2/4頁)

李素目光閃動,笑道:“不必如此,你還是把她留在身邊好好用,其人有大才,亦有淩雲登天之志,勝過世間昂藏須眉良多,有些地方或許我都不如她,慢慢的你會發現她的優點,當年她屈居我府上時我也答應過她,要給她尋個好去處,如今她既主動投靠你,自是兩全其美……”

李治不以為然地笑笑:“連你都這般推崇她,區區一介婦人,真有天大的本事?”

李素神情認真地看著他:“她確是有本事的,你莫小看她,日後但凡遇到大小事,不妨與她商議,不過你要記住,為英主者,善納諫,卻也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她為你謀劃的主意,取舍全在你自己的判斷,不必言聽計從,當你拿不定主意時不妨來問問我,還有……”

李治見他停頓下來,不由好奇地道:“還有什麽?”

李素沉吟片刻,道:“還有,若你發現她越來越膨脹,仗著你的信任得寸進尺擅專獨行時,嗯,不要管那麽多,先抽她!”

……

夜深,太極宮。

李世民坐在大殿內,神情木然地批閱著奏疏。

桌案上一盞白燭發出微弱的淡黃色的光芒,微風吹拂過後,燭光愈見暗淡,李世民揉了揉昏花的眼睛,拈起桌上的小鐵剪,剪去一段燒得發黑的燭芯,桌案周圍的光芒於是亮了一些。

回過頭來繼續批閱奏疏時,李世民卻忽然覺得一陣心煩意亂,奏疏連一個字都看不下去了。

擱下筆,李世民長嘆一口氣,闔目養神許久。

殿內一片寂靜,安靜得仿佛連自己心跳的聲音都能聽到,李世民的眉頭越皺越緊,不知想起了什麽,連氣息都有些亂了,臉色也變得蒼白起來。

睜開眼,李世民從桌上一角取過一只小金盒,打開盒子,裏面靜靜躺著一顆鴿蛋大小乳白色的丹藥,李世民猶豫片刻,終於還是取過丹藥塞入嘴裏,和著茶水吞了下去。

丹藥似乎有些效果,服下不到半炷香時辰,李世民的臉色漸漸變得紅潤起來,額頭沁出一層細細的汗珠,只是臉上的那片紅潤卻顯得有些詭異,透出一絲不健康的青灰色。

服藥之後的李世民精神好了許多,甚至連久滯混沌的思路也突然變得清晰起來。

擰眉沉吟片刻,李世民忽然揚聲道:“常塗何在?”

穿著絳紫色宦官服的常塗如鬼魅般出現在殿門外。

他是一道無聲的影子,隨時隨地等待李世民的召喚。

李世民擡眼掃過他,淡淡道:“進殿來。”

常塗沉默著走入殿內,離李世民十步時站定。

李世民看著他,嘴角閃過一絲笑意,輕聲道:“你是這世上唯一一個與朕生死相依之人,可以離朕更近一些,不必避嫌。”

常塗沉默著又往前走了五步,便再也不肯走近了。

規矩永遠是規矩,五步便是君臣的規矩,再近就是逾矩了。

李世民嘆了口氣,道:“雉奴這兩日在宗正寺過得如何?”

常塗恭聲道:“悠閑度日,榮辱不驚。”

李世民露出不忍之色:“這孩子從小到大沒吃過苦頭,也不知宗正寺裏吃住如何,可有受委屈……”

常塗垂頭道:“陛下放心,老奴的人時刻盯著宗正寺,這幾日晉王殿下一切都好,期間有涇陽縣公李素去探望過他兩次。”

李世民一愣:“李素去探望雉奴?”

“是。”

李世民沉默片刻,又道:“只是探望嗎?”

常塗輕聲道:“二人說話時摒退左右,老奴不知他們說了什麽。”

李世民眉頭一蹙,道:“從馮渡被刺案發之前到現在,李素在長安城裏那點小勢力可有異動?”

常塗道:“未動一兵一卒,事涉晉王,晉王與李素交好,而馮渡被刺的源頭便是促請成年皇子離京,老奴當初也懷疑馮渡被刺是否與李素有關,於是特意遣人盯住了李素和他那個同鄉王直,並下令內應嚴密監視那股勢力的一舉一動,可是這些天過去,李素並無異常舉動,王直手下那股勢力也並無任何動靜,老奴以為,此事恐與李素無關。”

李世民哼了哼,臉色有些復雜。

李素的猜測沒錯,早在李素設計破壞東陽公主與高家的聯姻這件事開始,李世民便懷疑有人搞鬼,派常塗暗中查過之後,李素和王直設在長安城市井的那股勢力便落入了李世民的視線內。

之所以沒有選擇治罪李素,李世民的想法與李素判斷的也一樣,剛開始這股勢力並不強大,幾十百來號人,其中大部分是市井無賴痞子,再加幾個上不得台面的遊俠兒,看在李世民這樣一位帝王眼裏,自然是嗤之一笑的,簡單的說,那時李素手下的這股勢力,李世民連收拾的心情都懶得動,根本就是不屑收拾他。

後來,王直不斷的將勢力擴充,內部的上下等級和規矩也漸漸森嚴起來,而且在制造長安城輿論,以及打探各種消息方面頗有建樹,這種變化自然逃不過常塗的眼睛,隨著它的日漸壯大,常塗終於開始正視這股勢力了,把它當成一件重要的事情向李世民面稟,到這個時候,李世民才重視起這股勢力,也是在這個時候,由常塗親自挑選的十來名內應混進了這股勢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