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終卷) 定鼎 第四十四章 人口隱憂(第4/5頁)

“啊!?”宋佳盯住林縛看了片刻,疑惑地問道:“你是早就意識到人丁增數如此之大的背後會有隱憂?”

林縛便是有些資料,也是不讓宋佳翻看的,但林縛許多奇思妙想,倒常常能從那些線裝冊子裏翻出來。宋佳曾問他為何秘不示人,林縛曾開玩笑說這些是高人所授之天書。

林縛點點頭。

這些小冊子實際是他隨身記錄所思所想所用,倒沒有什麽大不了。不叫宋佳他們翻看,是因為他的有些看法過於超越時代,叫宋佳她們看了,反而會增加她們心裏的困惑。至於看玩笑說是天書,也就是擔心宋佳耐不住好奇心偷偷翻看,好有托辭。

“你是早就認識到這層隱憂,卻為何遲遲不提?莫不是劉公不捅開這層窗戶紙,你也作罷。”宋佳奇怪地問道。

林縛笑了笑,要宋佳從木匣子裏將幾本記事冊拿來,又把崇州五縣的丁田資料拿來。

劉師度走後,林縛要她拿來崇州丁田材料以及林縛時常隨身攜帶的“天書”,便猜不是沒有特定原因的。

“對於新帝國,人口將是最重要的一項資源。”林縛輕輕一嘆,將記事冊子翻開來看自己早期記下的數據,邊看邊說道:“不過,過多的人口,也會使土地所產出之米糧不足。兼之兼並橫行,富者愈富,貧者愈貧,而不會平衡之道,天災人禍皆能掀起滅國之災難,不可不細察。崇州之丁口自然增數,從崇觀十一年,就達到兩萬,永興元年更是達到四萬人,要不是後期從崇州入營伍將卒有較高的戰亡率,永興元年之後的崇州丁口自然增數怕是還將繼續往上漲。崇州五縣此時有一百二十萬人,其中二十八萬是崇觀十一年之後多出來的增數,也就是說,排除遷徙等因素,崇州五縣人口自然增長率近年來是為三成……”

宋佳翻看手裏的崇州丁田資料,並無林縛所說永興元年之前的詳實丁口增數,便確知林縛對人口猝增的隱憂早有認識,只是沒有宣告旁人,也不曉得他的小冊子裏記載著多少旁人不知道的秘密。

在維揚航船上醒來之時,林縛也是迷茫過一陣子,對後世雖有諸多浮光掠影的印象跟記憶,但終究不深刻,難成體系。比如,林縛知道天花是一種極烈性的傳染病毒,也知道預防天花要“種痘”,但實際上他僅僅只知道“種牛痘”這個名詞,“種牛痘”到底是什麽一回事,則根本就沒有什麽印象。就像大多數普通人知道火藥是古代四大發明,但十個普通人裏,知道“一硫二硝三木炭”的,未必就能超過半數。

在航船醒來之前的林縛,也只是這麽一個普通人,帶著後世的浮光掠影,寄宿在一個陌生時代的士子身上。

在之後漫長的歲月裏,林縛一面適應這個時代,一面將後世那些浮光掠影的記憶進行整理,力求形成體系。同時也十分用心的研究當世的雜學匠術,希望兩者能有更好的融洽,對這個時代的跨越發展能有裨益。

要說獄島還只是林縛的實驗地,崇州則是林縛費用心機經營的第一座城池,對崇州的種種之變化,對崇州的土地、人口、風俗、育養、疫病等各個方面的研究,實際是貫穿林縛這幾年的生涯。莫看林縛先後委任吳梅久、李書義、陳雷等人治崇州,但對崇州之熟悉,了解之深刻,包括吳梅久、李書義、陳雷等人在內,都遠不及林縛。

林縛對崇州的人口及平均壽命研究也由來已久,早期他也為崇州之前的嬰兒、幼童及少年的高夭折率而震驚。

在林縛正式實施新政之前,排除戰事與大規模烈性疫病的因素之後,崇州的嬰兒死亡率平常年份都要超過兩成,男子通常僅有五成的機會活到加冠之年。也恰是嬰兒、幼童及少年子的高夭折率,使得崇州民眾的平均壽命僅有三十五歲。反而熬到成年之後,存活到花甲或者古稀之年的則比比皆是。

導致當世高夭折率的因素很多,營養不良,衛生條件差,生活習慣不良,抵抗力弱而醫療條件差,世人多子對幼兒照料不足,都是高夭折率的重要因素。

崇觀十年,東海寇破襲崇州城,將城中士紳民戶屠戮一盡,林縛也因此能徹底控制崇州,在崇州率先沒有阻力的實施諸項新政。

林縛實施新政,包括崇州新城的建設,即使沒有條件實現現代城市體系,也基本上是照近代工商業城市進行規劃、設計。新政一旦實施,甚至沒有刻意地去重視高夭折率的問題,就仿佛發生奇跡似的,高夭折率立竿見影的降了下來。

早期由於遷入人口巨量,反而崇州縣衙的丁田數據,還不如林縛私下抄錄及分析的詳實,差不多到永興三年,李書義、林夢得等人才重視起丁口增數來,將其單列在崇州五縣的丁田魚鱗冊——這些數據在永興五年之前,便是連劉師度也接觸不到。不過林夢得等人都將其視為新政所展現出來的強大效果,便是自詡才思過人的宋佳,也沒有能從人口高凈增長的背後看到人口過剩的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