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狂瀾 第七十七章 前哨(第2/2頁)

前期侵奪燕薊,中期攻取山東,近期攻略關中,燕胡都是用步卒包圍重點城池,圍而不打,繼而利用騎兵優勢,進行穿插滲透,洗為殘地,削弱軍事潛力,最終達到不戰而取的目的。

就算永興元年燕胡強攻津海,投入近十倍的兵力,以數倍傷亡,花了半年之久,還是在津海軍主力撤退之後,才成功拿下津海城。

梁成沖當年在邊軍,與燕胡作戰有也有年頭,有城池可守,倒是不怕猝然之間給攻陷,只是擔心這場戰事會持續多久,而南陽又能堅持多久。

武關河在經武關之後,往南偏東流淌,直至匯入丹江。不過在武關東面,有一道狹窄的谷道,可以直接通到南陽府西部的西峽縣境內。

梁成沖還是想守南陽的,此時西峽縣與丹鳳縣的谷道上,都是西運的物資,牛馬車幾乎要將不大寬的谷道擠滿。

從西峽到武關有兩百裏,南陽也是在曹家撤出之後,得接管武關的防務,算來也就十多天的時間,不指望曹家會留下多少糧食。如今梁成沖在丹鳳、武關、白陽關等城壘填入近萬守兵,要想打一場長時間的攻守城,所需的大量物資都需要從後方運去。

雖說元歸政急欲與嶽冷秋見面,但路上都是夜行的西行輜車,他也無法縱馬狂奔,有時候還要勒馬停在一旁,叫輜重車先行過去。

在夜月下,看著西行的輜車,數十輛滿滿當當的塞在峽谷裏,元歸政擔心就算守軍意志堅定,南陽的物資又能堅撐多久。

糧食依舊是最要命的問題。

羅獻成一直沒有時機占據南陽盆地,前期畏陳芝虎,後期又不敢開罪江寧,但在梁成沖進入南陽盆地之前,羅獻成還是成功的叫南陽變成殘地、殘城。雖說後期有十二三萬流民隨梁成沖遷入南陽,雖說元歸政任南陽知府時也大肆屯田,但南陽兵力一直維持三萬人以上,僅靠十一二萬人耕作,是難以維持糧食自給的。

在此之前,前期是淮東賣給南陽所缺的糧食,以維持南陽防線。江寧事變之後,南陽與淮西、池州選擇一個立場,南陽所缺的糧食,更多的是拿銀子到淮西境內收購。

如今淮西境內的戰備也同樣緊張起來,近六萬屯卒全部補入營伍,意味著淮西的軍屯收入會大幅下降,糧食也會陡然吃緊,最終還是要依賴於淮東控制之下的江寧。

雖說林縛答應調糧補入淮西、南陽,但從林縛點頭答應到今天才過去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而從淮河下遊運糧西進,周期漫長,元歸政擔憂戰事開打後,燕胡騎兵大規模向南陽境內滲透作戰,就算淮東的糧食運到信陽,也很難補入南陽外圍的城壘。

重點退守桐柏山西麓的沁陽城,在元歸政看來,是南陽兵馬當前唯一可行的,進可攻退可守的策略,但奈何梁成沖還是猶豫不決。

等這隊輜重車過去,元歸政繼續驅馬夜行,到商南境內,差不多已經是拂曉時分。

這時迎面有奔馬趕來,扈騎趕去接觸,才知道從舞陽方向有緊急軍情要傳報梁成沖。

元歸政這次來南陽,以攜旨勞軍,是朝廷派來的使臣,但他在南陽的地位極高,所有軍情都可不經梁成沖而自行索閱。

很可惜,從舞陽方向傳來的緊急軍情不可能是什麽好消息——燕胡在關中的兵馬昨天派兩千步騎為先遣,從商州城出兵進逼丹鳳縣,而燕胡在汝陽的兵馬主力,也於昨日派出五千步騎為先鋒,越過北汝河、沙河,往舞陽城進逼。

南陽的前哨戰已經開打,離燕胡大軍壓境就不遠了。元歸政將信報還給驛騎,令其快馬加鞭去稟告梁成沖,他勒住馬在清濛濛的晨光裏往南望去。

燕胡大軍壓境,梁成沖有信心借助險固地形與城壘在短期內抵禦住燕胡,但是南面的奢文莊、羅獻成豈會老實,而在豫章的那頭東海狐,心頭究竟又是打著怎樣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