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狂瀾 第七十六章 擔憂(第2/2頁)

雖說從豫章歸來,從林縛那裏看不出有放棄南陽的跡象,但嶽冷秋心裏也沒有十分的自信。

南陽陷落,太後一系的勢力將徹底的給打壓下去,而淮西、荊湖,包括池州軍在內,都將受到燕胡最直接的威脅,從而在廟堂之上會完全給淮東牽著鼻子走。從這個角度分析,林縛放棄南陽確實有莫大的好處,也難怪淮西諸人會擔心林縛有沒有打南陽會戰的決心。

但是,放棄南陽,對淮東的壞處也是十分的明顯。一旦叫燕胡攻下南陽,奢文莊、羅獻成兩路叛軍都降燕胡,屆時燕胡在西路的兵力總數將高達四十萬之巨,並且在地勢上將控制漢水,控制桐柏山,控制淮水的上遊,而且奢文莊率部與燕胡大軍匯合之後,將極大彌補燕胡在水軍發展上的不足……

嶽冷秋不敢想象林縛會放棄南陽。

嶽冷秋與元翰成說話能隨便一些,將這些分析說給他聽。

元翰成聽後點頭道:“我想崇國公也不會這麽急切,倒是招討使心裏有所疑慮。”

沒想到董原對林縛的戒心這麽深,嶽冷秋暗自感慨,更覺得南陽像一艘在風浪裏顛簸的孤舟,前景更加的晦暗不明。

清晨時,陳景榮過來說董原昨日到潁口視察,遭遇敵前哨。董原隨行扈騎在潁水東岸與敵前哨兵馬打了一仗,敵前哨兵馬給打退,在追逐時,董原肩頭中箭,受了傷,夜深時退入渦陽治傷,一時還不能回壽州來,派人回過,要嶽冷秋在壽州多留兩日。

南陽一定要走一趟,但嶽冷秋怕去晚了,會叫燕胡兵馬大規模的滲透到南陽境內,他再想從南陽脫身也將變得困難。嶽冷秋要去南陽撫慰軍民,提振士氣,但沒有留在南陽與南陽軍民同進退,共生死的決心,南陽一行宜早不宜遲。既然董原一時不能返回壽州,嶽冷秋便決定先去南陽,待返回時再跟董原見面。

※※※※※※※※※※※※※※※※

丹鳳縣屬商州府,為關中東南門戶,西秦四塞之一的武關就坐落在丹鳳縣東武關河畔。

曹家棄關中南撤,但在南撤之前,將武關讓給南陽。

武關在丹鳳縣東南七十裏外,當武關河畔,是舊秦南關,通南陽之要沖。武關地形險勝,關城北即為少習山,從少習山北面流來的武河緊貼關城南的白巖山,筆架山緩緩而下,武關就坐落在武關河東去的凸岸上。

元歸政徒步登上少習山南麓的山頭,眺望武關周圍形勢。

關城西面的地勢較為平坦,唯出關東行,延山腰盤曲而過,崖高谷深,狹窄難行。武關周圍的地形,決定著西地守關禦東敵易,而東地守關禦西敵難——南陽恰恰是後者。

從武關西去,走過較為平坦的寬谷,到丹鳳縣城附近,地形更為開闊,丹江又從丹鳳縣城西南角繞過,到白陽關匯入武關河往東南而行,一直到南陽西南的淅川縣,折向南行,匯入漢水。

曹家棄關中,長安陷落燕胡之手,南陽要將敵兵擋在西門之外,僅僅守武關是不夠的。除了武關外,丹江上遊的丹鳳縣以及丹江與武關河合流處的白陽關,都是南陽兵馬必守之地,又要防備羅獻成、奢文莊諸叛軍出襄樊,逆丹江北上,南陽又必須在南面的淅川,新野等地部署防兵。

元歸政是在嶽冷秋之前,就奉太後懿旨來到南陽,以安軍心。

與淮西諸人擔憂的一樣,元歸政與梁成沖等人也擔憂淮東會放棄南陽。

南陽亡而淮西齒寒,但齒再寒,形勢再艱難,燕胡想要在南陽之後緊接著攻陷淮西,也是極困難的。淮西只要守住淮河及桐柏山一線,至少沒有馬上就滅亡的擔憂。但是,對元歸政、梁成沖、梁成翼他們,南陽要是失落,他們最後的一點依仗,也將徹底的喪失掉,這叫他們如何不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