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狂瀾 第二十五章 官溪嶺(第2/2頁)

眼見從烽火墩正面的豁口上去極難,李白刀叫兵卒用輜兵鏟在兩側較險處挖登山窩洞,叫人有踩腳之處,爬過一段高十數尺,不易給滾石直接打中的崖坡……

輜兵鏟可作鍬鋤,挖土斷石,伐枝斷木,眨眼間即挖出可供兵卒手足攀登的陡直棧道,數十兵卒先後攀登而上,避開烽火墩正面可給木巨攻擊到的角度,往嶺脊爬去。

不能用滾石檑木直接攻擊,即使是步弓攢射出來的箭矢,對身披堅甲,備有護盾的淮東兵卒,就沒有那麽大的威脅。很快約半營甲卒即摸上去嶺脊,強攻約三丈余高的烽火墩。

雖說奢家後期在上饒投入大量的資源修築防線,但終究受困於財力,沒法將每一座烽火墩都當成要隘關塞來築。官溪嶺隘口的烽火墩高三丈有余,周圍才二十數步,墩台裏的空間十分的狹小,僅相當於一座山脊之上的一座小院而已,駐有半都隊甲卒防守。

淮東軍一圍而上,數十枚火油罐相續擲入,整座外圍用石砌就的墩台即陷入火海之中,裏間再沒有藏身之處。周身是火的浙閩軍兵卒從墩台裏滾爬逃出,還是淮東軍幫助才撲滅殘火。

此時從杉溪寨過來的浙閩軍,還剛剛到官溪嶺西麓坡腳,看著烽火墩失守,即蜂擁仰攻上來,勢要奪回這處嶺隘。

雖說官溪嶺的西坡山勢較緩,但淮東軍甲卒此時有居高臨下的優勢,已然足夠,步弓攢射,甲卒結陣突擊,三五下即將仰攻上來的浙閩援兵打潰。

李白刀給扈從簇擁登上嶺脊,看著麾下營將要組織兵卒沖下西坡去追擊潰兵,喝罵道:“龜兒子,都給老子滾回來……”一面組織兵馬峙守嶺脊,在平易處伐木埋設柵墻,又一面組織兵馬盡可能將西麓的險陡小徑拓寬。而在更遠處,驛騎正往江山城奔馳,通報奪下官溪嶺之事。

※※※※※※※※※※※※※※※※

淮東軍打法變得保守,奪下官溪嶺,就放過潰兵而不追擊,使得奢飛熊部署在官溪嶺背側下溪坳之間的伏兵無法發揮作用。

在杉溪寨裏,接到官溪嶺失守而淮東軍峙立官溪嶺不出的消息,奢飛熊蹙緊眉頭,臉色沉重,久久不緩。

上饒主將本為典農司馬鄧禹,奢飛熊率部援上饒之後,鄧禹便改任副帥,另有施和金、王徽等將分守各處要隘以及組織後勤糧秣。

“難道淮東軍要開拓官溪嶺,使官溪嶺變成西擊上饒的主通道?”奢飛熊盯著長案上的地圖,蹙眉而問。

奢飛熊似喃喃自問,諸將都面面相覷,淮東軍放棄鉗口、禮塘易行的谷道不走,偏偏走官溪嶺小道,是什麽道理?

又不是說淮東軍占了官溪嶺,就能順杉溪直接攻到上饒城下。杉溪沿岸,杉溪寨與橫山城犄角相依,也是浙閩軍屯的重要之所。即使淮東兵馬能攀越官溪嶺,沿杉溪而下,但數以萬計的糧秣,如何通過官溪嶺?

“杉溪寨周邊地形開闊,雖與橫山城互為犄角,但要守住,也需要往這邊填入更多的兵馬才行。”鄧禹說道:“淮東軍有可能並不急於攻克上饒,而是不斷的拉長防線對峙,將我們拖垮!”

奢飛熊拿炭筆在地圖官溪嶺標出一個記識。

確實,鉗口、禮塘的通道雖然要比昱嶺關道開闊得多,但畢竟是夾於懷玉山與武夷大山之間的谷道,兩側都是崇山峻嶺,奢家往這兩處谷道裏填入上萬精銳,淮東即使集結十數萬兵,優勢兵力也難以展開。猝然猛攻,很可能會重蹈奢飛熊當年屢在昱嶺關前受挫的覆轍,開辟新的通道,拉長防線接觸,就能使淮東軍的兵力及物資優勢發揮出來,而使浙閩守軍疲於應付。

杉溪通道位於最內側,地形更開闊不說,而且一旦淮東攻下杉溪塞及橫山城,就能將常山城、鉗口關塞以及禮塘諸壘跟上饒切割開來。

不過淮東軍要集結兵馬強攻杉溪塞及橫山城,首先要解決官溪嶺對糧秣補給的瓶口限制。難道在兩軍對壘之時,淮東還有閑工夫去開山辟嶺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