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山河碎 第二十二章 立城擴軍(第2/2頁)

林縛點點頭,肯定秦承祖的判斷。秦承祖擅長謀算,在梁家兵力判斷上不會有太大的誤差。

“要認真說起來,紅襖女劉妙貞在潁西打得不比陳韓三差,北進河中府,接應楊全部潰兵更是果斷。”曹子昂說道:“梁成翼所部十營兵馬應為梁家私蓄精銳,若給紅襖女部眾充足補給,梁成翼怕不是紅襖女的敵手……”

他們在淮南派有大量的哨探搜集情況,對流民軍諸將領的情況頗為熟悉。秦承祖等人在陳韓三手裏吃過苦頭,恨雖恨,但也能正視陳韓三的能耐,曹子昂則更欣賞劉妙貞。

林縛在上林裏時,與劉妙貞有過短暫的接戰,對這個長得黑壯的女子有很深的印象。若論武勇,劉妙貞與周普、敖滄海、寧則臣是同一級數的,趙虎、趙青山、葛存信、葛存雄、周同等人還稍遜一些。更為難得的,劉妙貞很會用兵,與陳韓三堪稱雙璧。

考慮到陳韓三叛出淮安府時,就有兩千騎兵精銳跟著,而劉妙貞在起兵時,部下能稱精銳不過二三百人,曹子昂倒認為劉妙貞更勝一籌。

“就眼前的情報來,流民軍有往潁水下遊,淮河北岸聚集、會師的趨勢。”林縛思慮道:“也許劉妙貞應該留在黃河北岸尋找戰機……”

“流民軍往淮北聚集,也許想一舉將長淮軍擊潰。”曹子昂說道:“長淮軍若潰,淮河沿線將無兵力阻止流民軍南下,渡淮河,再回洪澤浦,沈戎在維揚也沒有多少可用之兵,流民軍就能與奢家在浙東的兵馬遙相呼應,即便是渡江南下也有可能……”

“就眼前的局勢來看,梁習父子在濟南頓兵不前,嶽冷秋退守徐州就太靠北了,流民軍要是直接繞過徐州南渡淮河,會讓人十分頭疼……”秦承祖說道。

流民軍在潁口會師,徐州在潁口的東偏北方向上,若流民軍意欲直接渡淮南下,嶽冷秋在徐州追擊都來不及。整個淮南地區防務空虛,只有少量地方衛戍兵馬,特別是維揚府,維揚地方軍精銳幾乎都給董原抽去浙北了。

宋佳坐在馬車裏,聽到這裏,心想林縛不會容忍流民軍南渡淮河與浙東奢飛熊遙相呼應的,崇州這時候應該要進一步擴編了吧?

林縛微昂著頭,看著山巔之上的湛藍天空,思慮了片刻,自言自語道:“也許是組第三水營的時候了。”頓了頓,便下了決心,低下頭來看站在馬前的秦承祖、曹子昂,“讓寧則臣率鳳離營回崇州,讓葛存雄從第一、第二營抽旗頭、都卒長、哨將一百二十人,也一起跟著回來,直接組建第三水營……”

“留守嵊泗的崇城步營,是不是還要再編一營?”曹子昂問道。

“讓周同在嵊泗再編兩營。”林縛說道:“騎營暫不擴編,崇城、長山、鳳離三軍直接升格為旅,編五營正卒。諸將都升為旅帥,崇州這邊讓敖滄海先動起來……”

宋佳在馬車裏聽著“旅”,“旅帥”這些陌生的稱謂,心知又是林縛生硬出來的軍制。

大越朝自立國以來,設軍鎮衛戍地方與邊關要隘,通常編數營或數十營甲卒不等,一營編十都隊甲卒,兵額六百員。營與軍鎮之間並沒有旅一級設置,都隊與營之間沒有哨一級的設置。

宋佳心想崇城、長山、鳳離三旅都編五營正卒,江東左軍僅步卒就有十五營精銳。此外,騎營有兩營健銳。而靖海水營的編制更是超員,第一水營編有三營正卒,第二水營編有兩營正卒,這時候調葛存雄組建第三水營,從旗頭、都卒長以及哨將的抽調人數來估算,也將是直接編兩營正卒。江東左軍擴編之後,總兵力將達到七旅二十四營正卒。

除崇州步旅及靖海第二水營守嵊泗防線,靖海第一水營保護津海糧道及儋羅濟舟航線,將給林縛調結到崇城來的兵力將有騎營、長山步旅、鳳離步旅以及即將組建的靖海第三水營。

宋佳猜測靖海第三水營應該以內河作戰為主嗎,林縛大概不會容忍流民軍渡淮南下與浙東奢飛熊遙相呼應,更不可能容忍流民軍進逼揚子江北岸,但是這何嘗不是江東左軍再度擴張的機會?

津海之行當真是非常的關鍵,促使朝廷實施鹽銀保糧之策,開辟崇州直接走黑水洋抵達津海的航線,從而使崇州對津海糧道有直接的影響力。更為重要的是,周、孫等族海商的南遷,大量銀錢湧入崇州,使林縛得以集中資源加強江東左軍的兵備,更是直接獲得二十萬兩銀的養軍之資,使這一次的擴編絲毫沒有財力上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