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9章 上升渠道

在視察國子監與武學之後,王彥又來到了工部學堂,這也是今年剛弄起來的東西。

王彥說四民皆國之石柱,不少人也認可他的說法,社會上隨著各個作坊的興起,匠人的地位確實有所上升,但是還是沒有到全盤動搖固有關念的時刻。

王彥要辦這個工部學堂,可以說遭受了許多人的反對,包括身邊之人也大多不太理解。

在絕大多數士人眼中,匠人始終是個賤業。

王彥與顧炎武等人,從學堂內走過,一間屋子裏,擺著一個巨大的模型,正是前不久民間匠人弄出來的水力沖壓機。

“殿下,開辦此間學堂,雖然能獲得大批的大匠,但是下官以為還是有些得不償失!”顧炎武站在王彥身邊說道:“如今士林間,心學與理學之爭,民本派與皇統派的爭論,已經引起了朝野動蕩。殿下既然讓太沖在國子監不要放出過激的言論,為何還要辦這個工部學堂,給士林話柄呢?”

王彥心中早有想法,他沉吟道:“在國子監推行心學和民本學說,這是動搖了理學的根本,他們反擊激烈,孤若執意繼續強勢推廣,就是針尖對麥芒,必定會引發更大的動亂,所以孤往回收一收,讓他們覺得事態並不緊迫。”

王彥停頓了一下,然後笑道:“現在思想上的正面交鋒,既然遇到了瓶頸和強大阻力,那孤便另辟蹊徑,這工學被他們輕視,認為不過奇技淫巧,所以他們必然不會太重視。孤辦此學,不過讓他們說幾句,但是四民皆石柱的思想卻可以在此實踐,等這批學子學成之後,將他們分到工部做官,或者放到商會去,便能影響社會風評,從側面突破,挖傳統理學的墻角。”

顧炎武聽了王彥的話語,對王彥不禁有些佩服,楚王殿下不愧是帶兵打仗的人物,這一手避實擊虛,迂回攻擊,真是讓人無法提防。

“殿下,這一策還真是不錯!”顧炎武不禁稱贊道:“十年寒窗,未必能入朝為官,成為人上之人,可在這工學之內學個幾年,不說擔任高官,至少今後吃喝不愁,確實能驅使一些人改變對工匠的看法。”

王彥點點頭,“這正是孤的用意之一,現在我們所面對的除了政治上的敵人之外,還有與百姓之間的矛盾。孤這麽做也是為了給民間多一條上升的通道。”科舉是中國發明的一項偉大的制度,他使得階層能夠流動,不至於徹底固化,寒門能有一個上升的渠道。

歷代王朝也能通過科舉將優秀的人才吸引到統治階層來,避免這些人才留在底層,對王朝不滿形成叛亂。

一般來說,人才都在朝堂之上,王朝便安定,而人才都在鄉野,那王朝基本就快要完蛋了。

不過王彥覺得光科舉一條道路,還是不夠,特別是他現在正處於千年未有的變革時代,必須從底層多建幾條上升之路,才能緩解社會上的矛盾。

唐朝時,一個幾次應試進士,但皆名落孫山的讀書人,發現科舉之路不通之後,滿懷激憤的寫了一首《不第後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這提詩之人,回去後不久,便撤起大旗,造了唐王朝的反。

後世一個屢試不中的秀才,在科舉失利之後,更是恨透了孔夫子,搞起了拜上帝教,攪動風雲十多年。

如果整個社會不只是一條上升通道,匠人、商人的地位也被提高,那科舉不成,寫詩的那位可能就繼續回去販鹽了。

在現在這樣一個,商品經濟開始發展起來,思想動蕩的時刻,王彥更是要想辦法給民間更多的上升通道,讓人們有多種選擇,否則整個社會就會矛盾重重。

這次金華叛亂,背後雖然好像有什麽人在操縱,但是根本原因,還是民間和士林都開始對王彥有所不滿,只有他們不滿了,才會被人煽動起來。

顧炎武聽了王彥的話,覺得很有道理:“若只有科舉一途,現在朝廷取士明顯偏向於心學士子,原來受理學影響的士子,中舉的幾率便大大減少。他們寒窗苦讀十余載,最後無法獲得功名,自然怨恨殿下和朝廷,這時如果多一條路讓他們走,那他們便不會去參與金華的叛亂。”

整個明朝面臨的問題,是自身社會轉型帶來的問題,是社會本身存在的各種問題。

比如說資本萌芽和商業發展,如果商人的地位不高,那商人賺了錢,想的必然不是繼續投資商業,而是買田,將自己變成地主,然後培養子弟科舉,再把自己變成士紳,成為人上之人。

因為士紳的地位高,整個社會只有士這一條上升通道,所以下面的人必然只能通過這一條通道往上爬,而商人賺了錢去賣地,資金被限制在土地上,整個社會的商業就不可能轉變,不可能出現資本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