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朱聿鍵,登壇拜天

奉行“連虜平寇”之策的弘光朝廷,在南下的清軍鐵騎沖擊之下,土崩瓦解,以及浙中潞藩的降清,對唐王的沖擊可謂巨大,使他不得不總結弘光覆亡,潞王降清的教訓,徹底改變國朝之策。

這時他聽完王彥四策,心中不禁一陣贊嘆,“卿家四策,都乃救時之策,一旦施行,於國朝有大益,可解今後危機,但四策都乃長策,無論招撫還是開源,或是去黨爭,懲罰貪腐,都須一定時間,才能看見成效。如今阿濟格大軍頓於浙中,隨時可能追殺而來,卿家當有一策,解眼下燃眉之急也!”

王彥之策,唐王幾乎全部采納,即便其中多有為朝臣反對者,唐王也想法徐徐圖之,使得王彥心中大為振動,心中贊嘆唐王頗有中興之主的氣概。

這時王彥聞其言,心頭微微思索,便道:“殿下心中之憂,臣細度之,閩粵之地,不比北方可任意馳驅,殿下若憑高恃險,設伏以禦,北虜雖有百萬,也難以飛躍閩粵之地的重重大山。且今時正是夏日,北虜久戰,不耐酷熱,當會休兵以避酷暑,殿下只要趁著此段時間,行臣四策,收拾人心,以固其本,大開海道,以足其餉,而後招撫闖部,選將練兵,號召天下,進取不難矣!”

“聽完卿家之語,本王之心以安矣!”唐王笑著點點頭道。

當下君臣二人,又對四策進行具體商議,直談到第二日天明,方覺疲乏,才各自洗漱休息。

唐王命左懋第、黃道周操辦監國大典,而如今局勢緊迫,自然不能等候太久,二人便以易經演算,就近選擇吉日,正好後天便大吉之日,宜祭祀拜天,隨將大典之日確定下來。

時間緊迫,左懋第要安排人少於城外築壇,又要準備其它禮儀事務,人手便顯得不足。

正當左懋第擔心無法於後日完成大典的準備時,王威領著諸將,以及五千兵馬趕來溫州。

王彥與眾人相見,又引著他們拜見唐王,而後便讓諸人帶領士卒,協助左懋第準備大典事宜。

乙酉年八月二十日,溫州城外旌旗招展,戰鼓雷鳴,五千忠義營的士卒肅然而立,唐王朱聿鍵在王彥等二十余位文武的簇擁下,登上高壇,殺六畜以祭拜上天,告謂祖廟,“漢室不幸,神器易手,衣冠南渡。今北虜極惡,汙我宗廟,害我子民,奪我財物,擄我妻女,使天下如在水火,四海兆民,猶如倒懸。本王痛念祖陵,痛惜百姓,今臨監國之寶,必然解救萬民,恭行天討,以光復帝室,驅除韃虜,以纘我太祖之業。皇天後土,列祖列宗之靈,當佑本王,蕩平北虜,光復兩京,中興大明!”

“蕩平北虜,光復兩京,中興大明!”

“蕩平北虜,光復兩京,中興大明!”

壇下五千士卒,隨著唐王念完檄文,頓時高聲齊呼,聲震霄漢。

監國大典之後,唐王隨讓左懋第起草諭旨,命快馬傳往福建、兩廣、湖南,西南等地,令各地忠於明朝的勢力,向他效忠。

王彥為廣東總鎮,首先向唐王臣服,湖南何騰蛟舊時乃南陽縣令,而唐王封地便在南陽,是為舊人,因而在不久後也立馬表示擁護。

唐王於溫州監國兩日後,福建鄭芝龍的大軍,亦趕來溫州,當其得知唐王已經在王彥、左懋第等人的擁護下重辦監國大典,心中不由得有些不快。

這時揚州三十萬軍民已經齊聚溫州,而溫州卻無法容下突然來到各路人馬,唐王隨聽從鄭芝龍之言,入閩登基。

北方,清庭。

自乙酉年夏以來,北虜在軍事上取得的勝利可謂十分驚人,不僅占領大順朝的全部版圖,大順皇帝李自成也在北虜英親王阿濟格的追擊下,逃入湖北通山縣,被鄉紳團練打死。

幾個月後,南京弘光朝廷也在北虜豫親王多鐸的打擊下,土崩瓦解。南明四鎮和左夢庚之軍,先後投降清庭。

北虜小族,區區二十余萬人,卻如此輕易的征服了如此廣闊的土地和萬萬漢民。

這種離奇的現象,對各個勢力,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大順軍從此元氣大傷,只剩幾支余部盤踞兩湖一帶,從此不再扮演逐鹿中原的主角,再次淪為流賊。

忠於大明的官紳,亦震驚不已,偏安江左的美夢,被無情擊碎,而對於北虜的最高統治多爾袞來說,勝利卻來得太過容易,太過簡單。

在得知杭州潞藩也投降清庭後,多爾袞以為清庭的兩大敵手,大順、南明都已經被徹底打垮,剩下的事不過是接管地方,享受征服帶來的利益。

乙酉年八月,幾乎就在王彥擁護唐王於溫州監國之時,多爾袞亦傳諭兵部道:“江南地方,南直隸、贛北、湖北、浙北已經歸順,福建、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等地尚未報到,應速遣官員招撫,凡有意效中者,可於兵部報名,朝廷賜給路費、馬匹前去。事俊,有功重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