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離杭州,何日再見(第2/2頁)

明代市民階層興起,各種小說畫本層出不窮,加上南戲興起,使得人們生活日漸豐富,聽書看戲成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有人說,明代文化上,開始底層話,通俗化,比之唐宋,可以說是“不務正業”,時人更好散記,小說,小曲,從高雅走向低俗,思想上運不及唐宋,但這種轉變就真的不好嗎?

張岱的《夜航船序》中寫道:“惟余姚風俗,後生小子,無不讀書,及至二十無成,然後習為手藝。”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見什麽?可以看見一個新階層的興起,街上的手藝人,也都是讀過書的。

以往的唐宋是精英社會,而明代市民開始慢慢掌握話語權,整個晚明社會正處於慢慢的變革之中。

這與當下網絡文學的興起,何其相似?

再看明代的另一個社會風氣,思議朝政。

萬歷年間的首輔沈一貫曾寫道:“往時私議朝政者,不過街頭巷尾,喃喃耳語而已,今則通街鬧市,唱詞說書之輩,公然編成套路,扺掌劇談,略無顧忌,所言皆朝廷種種失敗,人無不樂聽者,此非一人口舌使能聳動,蓋緣眾懷怨憤喜於聽聞者。”

明代社會與唐宋相比,皇權專制已然松動,百姓什麽都敢講,什麽地方都能講,講的還是朝廷的諸多錯誤,而且還很有市場,市民們都很願意去聽。

以前都是士大夫掌握話語權,而明代,市民們也能通過說書唱詞等等方式說說話了,所以明代社會正在變化,它打破了原來非常刻板,非常嚴格的規定,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也有很多不好的東西,因為它破壞了舊的體制,新的又未能建立,使得社會思想混亂,市民在政治上形成迷茫,讓朝廷失去了向心力。

這樣的變化,與當下何其的相似,歷史上幾朝能有?

這時,說書先生以經走上高台,醒木啪的一聲落在桌案上,頓時便吸引眾多食客的注意。

“今日余要說的是,王士衡攜民南渡,吳淞口泰禎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