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 1592(下) 第七章 去與留

七月中旬,秀吉在名護屋突然宣布,對大明做出讓步。

這個讓步不再是虛話,而是實打實的讓步。

七月十四日,毛利輝元、小早川隆景兩個軍團開始從釜山撤退回國;到了七月二十一日,被俘一年多的臨海君、順和君兩位朝鮮王子抵達釜山港,他們沒有多作停留,與謝、徐兩位明使直奔漢城而去。到了八月五日,他又送了一個大禮包,正式下達了在朝日軍撤退令,日軍開始有次序地緩緩朝國內歸還。

這個一貫眼高於頂的小老頭,突然之間變得格外善解人意。

日本人的這一連串讓步讓朝、明聯軍大惑不解,他們已經習慣了日本人的狡詐與不守信用,怎麽這些禽獸突然轉性了呢?

究其原因,不是什麽經濟結構上的需要,不是什麽政治軍事上的訴求,更不是社會階層的呼聲。這個理由非常單純,單純到每一個老百姓都能夠理解:

太閣大人老來得子,得好好慶祝一下。

八月三日,在大阪的側室澱姬為秀吉產下了一個健康的兒子,起名為豐臣秀賴。

秀吉想要有個自己的兒子都快想瘋了,他曾經有過一個兒子鶴松,但在壬辰戰爭前一年夭折,讓他痛不欲生,間接促成了侵朝戰爭。在鶴松死後,秀吉一直認為自己身體衰微,再也沒機會有親生兒子了。想不到這一次鐵樹開花,一擊中的,澱姬居然順利產下一個兒子。

這讓太閣大人高興得簡直要瘋了。

早在澱姬生產之前,小西行長便勸說過秀吉,說孩子即將出世,應該少動兵戈,增加福德。秀吉很迷信,生怕因為自己的殺業而讓這孩子也夭折,所以在七月底,秀吉同意釋放了兩位王子,並撤回了一部分軍隊。

等到八月三日秀賴出生以後,欣喜若狂的秀吉當即連名護屋也不想呆了,迫不及待地要返回大阪去親手抱一下自己兒子。這種時候,他變回了一個普通老人,滿心都充塞著喜悅,除了兒子什麽都不想考慮。小西行長趁機又提出撤軍事宜,這次秀吉答應得更加痛快,二話不說就批準了。

就這樣,因晉州之戰而驟然緊張的朝鮮局勢,隨著這個嬰兒的降生而戲劇性地發生了轉變。日軍從八月份開始撤軍,截止到十月底,先後有淺野長吉、毛利重政、羽柴秀勝、宇喜多秀家、毛利秀元、福島正則、伊達政宗等大名相繼撤退,前後五萬人歸國,占日本占領軍的一半。

日軍的撤退在秀吉看來是大勝歸國,在明、朝聯軍眼中,卻是日本服軟的標志,看來戰爭即將結束了。無論是柳成龍還是李如松,此時都大大地松了一口氣。此時明方已經接到謝、徐的報告,說“關白極其恭謹禮待, 願順天朝”,現在秀吉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這一點。

原本圍繞在內藤如安與沈惟敬身邊的冷言冷語逐漸消失了,越來越多的人相信,內藤如安確實是帶著誠意去北京請降納款的。內藤如安與沈惟敬對小西行長充滿了感激,若不是他在日本的周旋,恐怕他們這輩子都要在漢城渡過了。

八月底,沈惟敬和內藤如安終於艱難地邁出了使明的第二步,從漢城向平壤進發。隨著他們後撤的,還有三萬名明軍。

這三萬名明軍,大部分屬於李如松的遼東軍編制。他們在朝鮮奮戰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已經疲憊不堪。朝鮮大臣曾經在遼東軍中聽到《山坡羊小詞》,一共十來首,都是抱怨朝鮮生活艱苦的,當時便斷言說遼東軍已無再戰的士氣。

遼東軍的最高統帥李如松一接到撤兵的命令,半點都沒延誤,拔腿就走。八月十四日,撤到半途的李如松在黃州得到了朝鮮國王李昖的接見。

盡管朝鮮對李如松頗多微詞,但朝鮮三都八道畢竟是在這位提督手中光復的,無論如何得表達一下對恩人的感激才是。

朝鮮國王李昖一見到李如松,恭恭敬敬向他叩了三個頭。以國王之尊向一位提督叩頭,這已經大大超越了禮數的規格。李如松嚇了一跳,趕緊把李昖攙起來,說我因為糧草不繼兵馬多疲,沒有徹底把日本人趕走,真是太慚愧了。

接下來兩個人拉了半天家常,李如松人之將走,其言也善,拽著李昖絮絮叨叨叮囑了半天,說要擊敗倭寇,一定要兵精糧足雲雲,還指點朝鮮人在慶尚、全羅兩道應該如何防守。這時候一位朝鮮大臣張雲翼站出來大聲問:提督這一次西歸,就再也不回來了嗎?”李如松肅然道:“倭寇還沒打完了,我怎麽可能不回來呢。”

李提督食言了。他在黃州見完李昖以後,繼續帶人朝西撤去,在九月十二日渡江回到遼東,結束了在朝鮮為期九個月的征程。回國以後,因抗倭有功李如松被加太子少保,中軍都督府左都督。五年以後,李如松在一次與韃靼人的戰鬥中輕軍深入,戰死於渾河,終其一生再沒有踏入過朝鮮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