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 1592(上) 第十五章 只想和你談談心(第5/5頁)

大明絕對不會承認自己曾經有過談判的意圖,那麽和談需要被解釋成是一種個人的違法行為,因此找出一個替罪羊來給朝鮮盟友交代,就顯得順理成章。

大明朝的官員們都是抱團的,擅自處理一個忠心耿耿的官員,會讓整個官僚階層寒心。不過處理沈惟敬,就完全沒有這種壓力,一個市井無賴而已,是士大夫最鄙視的那種垃圾,死就死吧,一點也不可惜。於是,沈惟敬與小西行長劃大同江而治的約定,便從緩兵之計變成了一個現成的罪名。

石星從一開始找到沈惟敬,就抱定了這種打算,在必要時拋出這枚毫無身份的棄子,讓他承擔一切罪責。沈惟敬雖然是個大騙子,但他沒有估到政治家們的冷酷和絕情。

在許多關於壬辰戰爭的論著裏,研究者們認為沈惟敬在這一時期的議和活動,是大明朝廷主和派的表現,隨著李如松入朝日期的臨近,這種議和變得毫無必要,因此才夭折。事實上,沈惟敬的和談行動從一開始便是為了拖延時間,他從未偏離過這個目標,而且大明官員也都心知肚明。

幸虧朝鮮人自己心裏不踏實,一次又一次地去遼東詢問,並把過程詳細地記錄在《李朝實錄》裏,這才讓後世之人清楚地看到,一個談判家是如何從英雄變成聲名狼藉的漢奸。

沈惟敬本人的遭遇,比他的名聲跌落得更慘。

他從平壤返回遼東以後,按照規矩去求見李如松。李如松為了壯軍心,表明自己抗戰到底的立場,故意排開了大陣,把所有的幕僚都叫了過來。沈惟敬上前把自己在平壤的經歷說了一遍,李如松作勢大怒,拍著桌子大罵他是個奸細、叛徒,喝令麾下士兵把他綁縛起來,推出去祭旗。

就在這生死存亡之際,一個人大喊:“刀下留人!”李如松回頭一看,發現喊的人是他的幕僚李應試。李應試是利瑪竇的親傳弟子,正宗的天主教徒,此時正在李如松帳下當謀主。

李如松有點納悶,李應試跟沈惟敬並無交情,怎麽會替他說話呢?李應試微微一笑,對李如松拊耳說了一句話:“籍惟敬紿倭封而陰襲之,奇計也”。

沈惟敬跟小西行長約定過,李如松會在萬歷二十一年正月前往平壤冊封。李應試認為這是個好機會,可以讓明軍假裝冒充冊封隊伍,趁日軍失去警惕時賺開城門,平壤可一鼓而下。

李如松一聽,捋髯贊同,命令暫時不要殺死沈惟敬,把他關到囚車裏,隨大軍一起出發渡遼。

相信沈惟敬此時的心中,一定充滿了劫後余生的後怕。在鬼門關轉了一遭以後,沈惟敬徹底覺悟了,他意識到一個殘酷的事實:自己作為一枚棄子,已經沒有任何退路。他想活命,就必須不停地證明自己還有價值,不能停,停下來就會死。

在此後的一系列和談中,沈惟敬做出了許多常人無法理解的詭異抉擇,表現出許多常理無法解釋的荒唐行為,讓研究者們為之困惑。所有這些舉動,都可以從這一刻的沈惟敬身上找到答案。

從現在開始,他必須想盡辦法證明自己的存在還有價值,不然他就會死。

沈惟敬這個時候最羨慕的人,大概是那個在海上逍遙自在的程鵬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