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 1592(上) 第十三章 戰與和(第5/7頁)

沈惟敬回來以後沒幾天,平壤之敗的消息傳到了北京,於是“和談”又提上了石星的日程。在石星的殷切催促下,沈惟敬在八月十七日再度來到義州。

這次朝鮮人態度不同了。平壤城兩次都沒打下來,鹹鏡道也丟了,現在任何一個天朝來人,都是他們的救命稻草。國王李昖親自迎出義州西門,一路陪到龍灣館大廳,給足了沈惟敬面子。

沈惟敬哪裏受過這等禮遇,腦子有點暈,一張嘴,習慣性地又開始胡說八道了:“聖上很關心你們國家,已經調動了七十萬兵馬,馬上就到。”

他這一句話,讓大廳裏一片沉默。

要說這事得怪石星。石星存心想利用沈惟敬,只對他面授談判機宜,其他什麽都沒說。沈惟敬手裏的資料,除了沈嘉旺那點半真半假的情報,只有零星的一些戰報。

大明朝廷對戰爭什麽態度,國內戰備準備如何,沈惟敬兩眼一抹黑,什麽都不知道——他甚至沒想過,為什麽朝廷裏那麽多能人,卻偏偏派他一個籍籍無名的無賴來談判。

他這“七十萬”一出口,李昖和一群大臣腹誹不已,又不好明說,只得委婉答道:“其實六七千人也夠了,時間再拖下去,怕是大軍還沒聚齊,便已來不及了。”

沈惟敬這時候顯出自己口才來,滔滔不絕地給朝鮮君臣上了一堂兵法課,說得天花亂墜,說到最後一抹嘴:“你們呐,根本不用派使者去北京。反正我們大明七十萬大軍立等可到,不光是為了恢復你們朝鮮,還要直接搗去日本老巢哩!”然後大搖大擺離開義州,繼續朝平壤趕去。

朝鮮君臣面面相覷,李昖憋出一句:“這個姓沈的說話,太不靠譜了。咱們還是派人去北京活動活動吧。”柳成龍、尹鬥壽等一幹大臣忙不叠地點頭:“太不靠譜了,太不靠譜了。”朝鮮君臣本來還沒下定決心,沈惟敬這一拍胸脯,他們越發心虛,當即派了一位叫鄭昆壽的使者,封為請兵陳奏使,星夜趕往北京。

鄭昆壽的遭遇容後細表,單說沈惟敬離開義州,在二十五日抵達順安。他讓沈嘉旺背起一個黃包袱,先去平壤城。這個沈嘉旺也是個傻大膽,就這麽大搖大擺地從祖承訓敗退的普通門闖進去,扯著脖子對城上日軍高喊。

喊了半天,城門開了,出來的不是倭寇,而是一個中國人。

這個中國人叫張大膳,浙江人,和許儀後他們一樣,是被倭寇擄掠至日本的華人,不過品行卻截然相反。他現在在日本的第一軍團擔任通事,標準的漢奸翻譯官。

沈嘉旺是溫州人,跟張大膳是老鄉。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倆人相見,彼此唏噓了一番,然後開始進入正式話題。沈嘉旺說大明派了談判代表,此時正在順安,希望跟小西行長談一談。最後兩個人把日程敲定,本月二十九日,沈惟敬將單騎入日營。

小西行長對和談十分歡迎,他早盼著這一天了。他特意寫了封信給沈惟敬,說嘉靖年間我們日本人吃過一次虧。有個中國人叫蔣丹說與我們通貢談和,最後設了圈套把我們的使者一網打盡,你可別玩這一套。沈惟敬回了封信:只要你們停戰,咱們就是一家人。

對於他單刀赴會這個舉動,許多人都覺得太危險,紛紛勸阻。沈惟敬精通騙子行業的業務規範,知道做騙子必然風險與收益並存,富貴需得險中求。再說他本就是個不怕死的江湖潑皮,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當下只帶三、四名家丁,欣然前往平壤。

不得不說,他的膽氣著實叫人佩服。光憑這份膽氣,就對得起大明兵部石星大人的托付。

八月二十九日,沈惟敬抵達平壤城。小西行長存心想給他一個下馬威,故意排出一個煊赫的陣容,鎧明甲亮,劍戟如霜,把沈惟敬團團圍住。沈惟敬心說你再牛有北京的陣勢牛嗎,表現得極為平靜,只是日本人這下倒把遠處躲在大興山上的朝鮮人嚇了一跳,以為日本人動手把他給抓了。

到了談判地點斧山院,日本派出了五個代表:小西行長、宗義智、宗調信和外交和尚景澈玄蘇、宗逸,基本上囊括了日本之前對朝鮮外交的主要成員。

沈惟敬慣於拿大言唬人,對方這陣勢他根本不害怕,一落座就張嘴道:“大明馬上就有天兵百萬壓境而來,你們全快完蛋了,知道不?”把姿態放得極高。景澈玄蘇剛想說話,沈惟敬眼睛一瞪:“你說你!一個出家的和尚,怎麽跟一群逆賊進犯大明屬國!”玄蘇趕緊當場叩頭,解釋說自己繼承的是中國四明禪師衣缽,一向最尊重中華上國雲雲……

沈惟敬使殺威棒先殺掉了日本人的威風,這才徐徐開始談判。

和談是小西行長一直以來的夙願,他從登陸朝鮮以來,先後三次給朝鮮國王寫信,還曾經在大同江上與朝鮮使者正式會談過一次。現在既然朝鮮的宗主國派人來談判,正中他的下懷,因此表現出了很大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