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部落與城邦(第2/3頁)

對於這些人,好心的科學家會叫保安把他們趕走,而壞心眼的科學家則會在他們報出一連串數字後反問:是的,然後呢?它們有什麽用?

正確答案是:完全沒有意義。

底邊和塔高之比,並不會導致減稅;塔的高度,也只會對工程預算造成影響。至於天狼星和北極星,它們唯一的用處可能就是照明,但是聰明的國王會點起火把看書,而愚蠢的國王則壓根不看書。

但是瑪雅人確實這樣做了,這畢竟是他們的虛榮天性。他們天真地喜歡聽別人的贊美,認為華麗的金字塔會帶來華麗的榮耀,是文明與未開化之間的根本區別。有時候,瑪雅祭司們也會坦誠地承認這種東西並沒有什麽用處,但接下來他們會很期待地反問道:但是它足夠大,不是嗎?

由於這種心態的普遍存在,所有的瑪雅群落都希望本群落擁有一個金字塔,用來證明自己擁有的是已經進化到城邦的先進文明。相反,如果一個群落連金字塔都沒有,即使它擁有再多的鱷梨、再多的鸚鵡羽毛,也只能淪落為下等的部落。

一個出身於部落的瑪雅人在城邦是飽受歧視的,每走到一處,就會有當地警察走過來嚴厲地質問:有金字塔嗎?如果回答沒有,那麽這個人就會被投入工地去篩沙子,然後和沙子一起被攪拌成混凝土,去充當新金字塔的建築材料。據考古挖掘統計,幾乎每一個金字塔都包含著許多部落人的屍骨,而城邦瑪雅人則背靠著這些帶來無限榮耀的金字塔,繼續用輕蔑的語氣問部落瑪雅人:有金字塔嗎?

因此可以看到這樣一種屬於城市規劃學範疇的奇特景觀,每一個瑪雅人聚集地都竭盡全力要建造出金字塔來,有些富裕的城邦甚至還會多造一個瑪雅閏年紀壇,用來紀念瑪雅太陽歷的閏年。

所以當攸侯喜指揮官問夫榮告訴我你們部落的情況時,夫榮要首先糾正他說我們是城邦。

根據夫榮的說法,納海姆部落成為城邦的原因很簡單。他們被選中充當瑪雅聯合水警隊的後勤基地,作為回報,內陸瑪雅城邦將提供一個金字塔給納海姆,從而讓他們可以擺脫部落的恥辱身份。

唯一的問題是,納海姆部落的領土內適合建造金字塔的位置唯有他們的聚居點。在反復權衡之下,納海姆部落的長老決定全部落的人都遷移到附近一塊面積小得多的開闊地去,盡管那裏除了灌木下的孔穴以外什麽都沒有,距離最近的糧食來源也很遠。

但我們是心甘情願的。餓死事極小,失身事極大!夫榮慷慨激昂地揮舞著手臂。

攸侯喜指揮官理解地點了點頭。雖然他明白失身的意思是失去城邦的身份,但還是忍不住聯想究竟會有哪位勇敢壯士會讓夫榮失身。

他也明白為什麽在進攻納海姆部落時,會看到一個甚至連蜘蛛猿的巢穴也不如的人類聚居點。

另外令攸侯喜指揮官驚訝的是,夫榮的甲骨文水平已經達到十分流暢的程度。要知道,甲骨文雖然比起瑪雅文來說要簡單得多,但仍舊十分繁復。一個外鄉人如果想要熟練掌握,起碼要花上五個月時間,如果那個外鄉人的老師是異性,那麽學時通常還要再延長兩個月。

甲骨文是商的官方語言,因為以龜甲和動物骨頭作為載體而得名。最早甲骨文只是一種在巫師和貴族階層之間流行的書面文字,經常被用於貴族少女和自己的愛人秘密傳遞情書,被視作是一種典雅精致的語言。

商朝著名的改革家盤庚大帝殷切地希望能盡快提高國民素質,因此他取消了貴族和平民之間的樊籬,下令商朝的所有子民都必須學習甲骨文,不僅要寫,而且要說出來。後一個要求讓大家都很為難,因為甲骨文的風格與殷商口語不盡相同,結果經常會產生誤解。

最嚴重的一次誤解發生在共和歷前438年,盤庚大帝批閱完三十捆竹簡文件後問他的副手:還有什麽竹子我需要簽注的麽?堪為表率的盤庚大帝使用了口語化甲骨文,結果他的副手將其錯聽成還有什麽阻止我需要遷都的麽?這位副手十分驚訝,連忙問道:您要遷去哪裏?

這時候第二重誤會發生,盤庚大帝以為他問的是:你要簽在哪裏?他不耐煩地回答:背面。副手沒敢多問,盤庚大帝最討厭下了命令之後還有人問東問西,於是他分毫不差地把這個命令傳達了下去。

當盤庚大帝發現這一誤解的時候,商朝的首都已經從奄遷到了北蒙。這是一個悲劇,此後盤庚大帝便取消了推廣甲骨文的命令。但是習慣已經形成,殷商人盡管恢復了正常口語,但仍舊將這種語言稱之為甲骨文。而真正的甲骨文則被埋到了地下,要到幾千年後才會有人試圖去破譯幸運的是,這種文字不需要各取所需法。